01
从年初到现在,我报了三四个写作课了,每次开班不久都是信心满满,告诉自己这次一定要坚持到底,于是每写一篇文章都要思考好久,每写一段都会各种怀疑:会不会没把意思写明白?这样写好像顺序不对?这个词语好像太平淡了、、、改了又改,才敢发布。这样的状态写了两三篇之后,就感觉写不下去了,不知道要写什么。我一直觉得既然要写就要写好来,要不然读者看到会怎么想呢。直到我看到《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写作可以这么“随意”。
还在纠结怎样写好文吗?先写出文来再说吧!02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是一本非虚构作品的创作指南,它提倡的理念与大部分倡导根据某种框架、揣摩读者想法的写作指导书截然不同,它提倡自由写作,主张写作从心出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让心底最强烈的信息充分表达出来。
这本书的作者叫李华,是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的一位优秀创意写作教师,在出版《写出心灵的故事》这本书时已在人大讲台耕耘了七个年头,书中的案例大都是她的学生和他自己的真实经历。创意写作就是非虚构创意写作,勇敢抒发内心。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写出心灵深处的真实故事。
本书共分为13个章节,其中包含自由写作、回应写作、创作回忆录、采访、报道、想象力练习六种写作方法。但我最受益的是自由写作的写作方法。自由写作是在创意写作课上最常做的一个练习。也是本书的核心所在。
03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虽是工具书但不枯燥。作者擅于用故事去引导我们学习。如果你是初入“写作坑”、想写但不好意思写、不知道写什么、纠结怎样写好、书籍阅读量较少的朋友。那《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你绝对值得一看。下面跟着李华老师一起来学习自由写作吧!
一、不去刻意想内容,抓住瞬间即逝的思考。
“找一张A4纸,就从两个字开始,“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快。不要停下思考,回去划掉或改写,五分钟一到立刻停止,不管有没有写完。”
还有各种天马行空的开头都可以练,例:十年后的我…写作是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实我觉得如果写完五分钟还有东西可写,不必限时间。作者限五分钟更多的是为了训练我们的写作速度,避免思前想后。
自由写作的第一条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我以前总觉得没写完一篇文章就不算文章,就像担心作文没写完扣分多一样。接受了自由写作的思想后,试着这样去做。虽然有时候写得比较乱,但至少它让我保持了一种写作的状态。而且有时去翻翻自己写的东西还会带来灵感。
二、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找到最初的写作灵感。
人们告诉我,我必须遵循一整套的规则,让我的写作有框架,如果写作的全部目的就是迎合一个完全以考试为导向的作文制度的标准,我敢说我已经达标了。当老师在我的文章上写下“有真情实感”的评语时,我自己却一点也不感动,因为文章里并没有我的真情实感,只有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我还去参加作文比赛,以致我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想,别人读到这里会怎么想呢?我发现我这么想的时候实在很难写好一篇文章。
我想很多人看到这段话都会有共鸣,因为我们都是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我还记得人民日报曾报导过一篇这样的文章:大致是讲一个小学老师布置了一篇名为《我家的传家宝》的文章,结果交上来的作文竟大部分都是写节俭、乐于助人,而且连袜子衣服缝了又缝、扶老奶奶过马路这样的情节竟也雷同。其中又有多少含有编造的成分呢。
所以当我们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试着抛开那些条条框框,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吧。如果内心的声音不方面公开,可以封存起来。这里我推荐简书,私密文章的功能真的超实用。这和写在纸上是一样的,甚至更方便,只要你不发布,也不用担心别人看了会怎么想。
如果是记日记,但又觉得坚持不了,可以试着换一种方式。把它当作写给你最喜欢的人或物的一封信。收信人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宠物、电视、卡通人物。这就感觉你在像别人倾诉。这是我在看《遇见王沥川》小秋给沥川每天写信想到的。试了两个多礼拜了,感觉日记变得有趣多了。
还在纠结怎样写好文吗?先写出文来再说吧!但有一点:要写具体。同样是一篇写人的性格的文章,一个人只用“内向、外向”的词来表现,一个不直接写性格而是通过动作语言等来表现。哪个写的更形象?你更能想象出人物的样子?答案不言而喻。我们记录自己的内心也一样,不一定要语言多么华丽,但要注意写清楚细节,问问自己的心。比如说我今天很开心,我为什么开心呢?答案会出现在你的心里,你只需把它记录下来。
04
其实,写作就是先要找到自己的初心。生活丢了初心,一天忙到晚也不会觉得充实;写作丢了初心,文章写得再华丽也打动不了自己更别说别人。而《写出心灵的故事》就是一本帮你找到写作乐趣,找到最初目的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