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读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我买了一套书《米小圈上学记》送给他做礼物,这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要框架的低年级读物,计划为未来诱导儿子记日记做铺垫。
拿到书后,儿子很快就进入了状态,看得是不亦乐乎,吃饭、睡觉都喊不动,动不动的就要给我读一段听。自己看完后,还借给其他同学看。一时间,整个班里同学都在讨论米小圈。
看孩子们痴迷的样子,我就很纳闷,作者北猫用了什么魔力,让孩子们都这么喜欢?我忍不住也读了一下,发现内容确实非常贴切二年级小朋友的学习、生活现实,怪不得孩子们喜欢。
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者已经是成年人了,他是如何把握二年级孩子们的心理的呢?如果只是凭小时候记忆,我们做父母的也几乎没几个人还能记得清楚自己二年级时的班级趣事,他应该也不会记得多少,难道他真的是为了写作去学校体验二年级孩子们的生活了吗?还是他瞎编乱造的呢?
这个答案一直到我看到书的最后结尾时才发现,北猫小时候从很小就有记日记的习惯。我们小时候也曾经被老师要求过记日记,只是为了练习写作文,但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坚持下来,而北猫却做到了。正是他从小学坚持写日记,不断的练习写作,13岁的时候就自己写小说,到后来创作出米小圈、姜小牙等一系列受孩子们喜欢的作品形象。
儿子下学期就三年级了,也要开始写作文了,看着他现在每次写只有几十个字要求的美德手册的痛苦劲儿,我也想提前培养他记日记的习惯,省得三年级一开始手忙脚乱。趁着儿子喜欢米小圈日记的热火劲儿,我和儿子开始了一次非凡的日记之旅。
开始的日子是2017年3月21日。
为了让娃喜欢上日记,我想了很多招数吸引他,比如连续写3天买个小玩具,连续写7天买个中玩具,连续写12天买个大玩具,写够20天出去旅游等等。至于日记内容,我没有一点要求,基本原则就是不挑剔,能写就行。所以实际写作过程中错别字、语句不通顺、天马行空、写着写画起来的情况非常多,我都没有让他修改,只是为了先让他喜欢上写日记这个事情,想等到他慢慢养成习惯了,上钩了,再要求字体工整、内容丰富、有自己的感想等写作技巧。这样操作下来的结果就是,他现在不会排斥写日记,有时候还主动跟我们分享,我们则抓住时机,找到里面的优点,可劲夸。
就这样,通过连哄带骗、软硬兼施的十八般武器全用上,他几乎是连续地写了130天的日记,一直写的放暑假,后来也在没再把写日记和要礼物挂起钩,他已经习惯了写日记这个东西的存在,就和他每天要练琴、读英语一样。现在即使有时候完成作业时间太晚,来不及写,但只要时间允许,我提醒他把当天精彩的事情纪录下来,他还是很顺当的去完成。
尤其是暑假开学前最后一天补8篇周记的经历,让他彻底领悟到了记日记的好处,当我们回想过去的时光时,如果不是有日记,十有八九都忘记了,仅有记忆的,也是含糊不清楚,但自从开始记日记后,我们经常翻看,会发现原来过去的时光中还有那么多好玩有趣的事情发生。这时候儿子竟然会感叹说,还好我记了日记,要不然全忘完了。
当然,这种方法只是让儿子先不讨厌写日记,至于说纪录的内容,还是没太要求,写作水平还很初级,但有个良好的开端,对于掌握写作技巧来说,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期待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