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得到听《驱动力》这本书,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作者是丹尼尔·平克,全球50位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在《驱动力》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认为人有三种驱动力以及如何运用和发挥第三种驱动力。
我们先来看看分别是哪三种驱动力。
第一种驱动力:来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
第二种驱动力:来自外在动力,即奖罚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
第三种驱动力:来自内在的动力,内心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欲望。
一种驱动力很好理解,就是指人类为了生存或者需求的本能驱动。
比如说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这是生物本能的驱动力。
第二种驱动力是在外驱动力,利用奖励或惩罚方式驱动事情。
比如,小时候家长总是用如果你这次考的好就给你买什么东西作为奖励,工作中如果考勤不够或哪个地方做的不好不达标,可能就会被扣绩效。
这就是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方式来驱动。这种驱动力又被称为萝卜加大棒,但作者认为存在很大的弊端,因为它只适用于那些简单机械式的重复工作,而对于涉及到知识和创作类的工作,效果反而不好,甚至会消磨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不在打卡,甚至有些不限制上班地点,都是为了让员工能舒适更自主的办公。
第三种驱动力是内在驱动力。是内心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欲望。
并在书中告诉我们,推动第三种驱动力的方法是自主,专精,目标。
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时候的一件事。
大学第三学年的时候有一门植物学实验课,而整个实验课老师只安排了一件事,那就是让我们以葡萄试管苗为实验对象,根据实验室现有的条件,自主完成一个实验,证明自己的某个想法。
我当时突发奇想,想研究一下香烟对于家中绿色植物的影响和汽车尾气对路边植物的影响,但由于尾气比较难收集,所以最后放弃了那个设想。
你看,老师不设定选题让我们自主拟定,这样既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又激发了我们对于自我选题的实验兴趣。
确定选题之后就开始构思整个实验的流程和准备实验材料。
因为香烟是实验材料,气体在实验中很难应用。经过构思之后我想到了三个方案来制作材料。
第一个方案是采用以老式的水烟袋的原理,自制水烟袋模型。因为气体会通过水把很多有毒的物质进行过滤,并溶解到水中。
第二个方案是直接把烟蒂浸泡在水中,得到的液体作为实验材料。
第三个方案是制作一个容器,把香烟放在容器内进行燃烧。
最后因为实验室的条件,以及实验的材料限制,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其实后来有些后悔了,我更倾向于方案一)
于是收集烟蒂,浸泡两天之后得到了液体。然后设置浓度梯度和对照,接种葡萄试管苗,培育等等步骤,最后每隔一天记录所有试管苗的生长情况,得出结论,进而推断香烟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
说的有点多了,其实只是想说明,内在驱动力是如何让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你看我的整个实验都是为我自己做的,来证明我自己的想法,我便有了内在驱动力,更有欲望把这件事做好。
总结一下,更好地运用第三驱动力的方法,那就是尽量自主选择要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来做这件事,这时候也会有想把这件事情做好的欲望。再通过设定一些内在的目标,就能更好的驱动完成这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