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朝历史梳理(八)

唐朝历史梳理(八)

作者: 杨金社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19:24 被阅读79次

    八、唐肃宗李亨
    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是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除武则天外),四十六岁登基称帝,即756年8月12日—762年5月19日,在位时间6年。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九月三日,出生在东宫之别殿,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安史之乱爆发后,在玄宗逃亡途经马嵬(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23里)时,发生了兵变,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马嵬之变”。在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杨国忠,并逼迫唐玄宗赐死杨贵妃(死时年仅38岁)。马嵬民众拦阻玄宗请留,玄宗不从,李亨留下,同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

    唐肃宗在位仅6年,死于762年5月19日,享年52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今陕西咸阳市礼泉县武将山)。

    关于肃宗的出生,还有个传说。杨氏怀上李亨时,正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关系紧张的时候,他担心太平公主发难,便秘密弄来堕胎药,打算将这一小生命扼杀在腹中。晚上,李隆基亲自熬制堕胎药,但恍惚之中梦见天神打翻药罐,醒后发现药汤已熬干,连续三次均未熬成,冥冥之中,李隆基预感到这是上天保佑的真命天子,后来玄宗时常说李亨是“甚有异象的有福天子”。从这段历史看,李亨似乎具有非凡之象,也成为玄宗后来换太子时选择李亨的主要原因。

    唐肃宗李亨,初名嗣升,后来多次改名,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早年,唐玄宗特意让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名士为李亨侍读,他的文化知识与素养提高很快。

    在李亨当太子的几年中,先是李林浦欲加害他,而后是杨国忠,但都因唐玄宗的态度暧昧,未能动摇其太子的地位。

    据考证,马嵬之变的主谋是李亨。因为当时的李亨清醒地认识到,杨国忠不仅是帝国的罪臣,更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如果随父皇入蜀将必死无疑。还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的姐妹和杨国忠计划在逃亡途中暗杀李亨,李亨是被迫反击。不论是哪个原因,反正李亨从长安出发前已经运筹帷幄,离开长安后,李亨始终与玄宗保持距离,亲率二千飞龙禁军虎视眈眈地殿后,如此以来,在马嵬驿禁军哗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在马嵬坡,李亨所表现出的果敢和气概,令玄宗以及周围的人都所料不及,玄宗对李亨的表现也刮目相看,同时可以看出太子也非等闲之辈,当可托付大事。

    马嵬驿兵变后,被玄宗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继续西逃,他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京城长安、东都洛阳。

    收复两京后,李亨即刻接玄宗还京,亲驾咸阳望贤驿迎奉。父子相见,悲喜交加,李亨跪倒抱住玄宗的双脚,玄宗为儿子摸去眼泪,一切皆已释然,正是历尽劫波父子在,相逢一见泯恩仇。流传至今的宋代《望贤迎驾图》,反映的正是这段故事,也彰显了肃宗皇帝的仁孝之心。

    肃宗的晚年极度凄惨。在朝宠信宦官李辅国,宦官势力日益嚣张,同时又偏爱皇后张良娣,放纵她干预政事。李辅国挑拨肃宗父子,擅自将玄宗幽禁在太极宫,玄宗病故,肃宗悲恸万分,病情加剧,不能上朝。而张皇后欲废太子杀李辅国,却被李辅国发觉。李辅国追杀张良娣到长生殿,当着李亨的面缉拿,张皇后苦苦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却因重病紧张说不出话来,惊吓之余撒手人寰。更让他遗恨终生的是至死未能熄灭安史之乱之战火。

    李亨的功绩在于,他统率军民奋力平叛安史之乱,使大唐香火延续了百年,他拯救百姓于水火之壮举,在华夏大地代代相传,在历史长河里留下的文化记忆在民间渊源流长。
    有一幅《唐肃宗宴官》木雕图,反映的是肃宗宴请文武百官,在赴宴之前进行的各种娱乐活动,琴、棋、书、画尽收其中,连烧水、掏耳朵这样的细小之处也刻画得惟妙惟肖,充分表现了胜利的喜悦,也反映了君臣和谐恬静的氛围。这些都是后世对肃宗皇帝李亨的最好褒奖,也说明了老百姓没有忘记肃宗皇帝的浩荡之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朝历史梳理(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qa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