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提到了通过对于痛苦的直面与反思得到成长、进化。相信这个观点,其实大部分朋友已经了然于胸了。
文中还说到,痛苦+反思得到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不可或缺的前提:
必须首先感受到痛苦
如果没有感受到痛苦,何谈对于痛苦的反思?
“如果你遵守所有的规则,永远墨守成规,从不冒险,你会取得同样的成功吗?不会,这样你就会变得和其他人一样碌碌无为,害怕失败,担心自己是否会被人喜欢。”
——Tim Grover,迈克尔·乔丹的私人教练
这就像一只雏鹰,如果不是被母鹰赶出鹰巢,推下悬崖,恐怕永远无法习得翱翔天际的本领。一个人,如果永远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遭遇失败、痛苦,就永远无法得到成长是一个道理。
去年,我还在上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接到以前的同事小Z的一个微信消息。大概意思是,他和我一同工作过的那个公司,前两年被另外一个老板收购了。收购费用包括了对原来的工作员工的一笔“遣散费”。收了“遣散费”后,还是可以选择是否留在公司工作。而当时他又刚刚有了第二个孩子,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收遣散费后离开工作岗位,回家照顾孩子。三年过去了,孩子也大了,可以去幼儿园了。迫于生活压力,现在想出来找份工作。
见到多年一同工作的“老部下”有求于己,当然能帮就帮了。于是就要来他的简历电子文件,也没细看就转发给了主管HR的同事。
也不知是不是我的关系作用,还是当时公司比较缺人,很快,小Z就得到了面试的机会。但是一轮面试下来,HR主管却一边摇着头,一边对我说。你这个“老部下”,怎么搞的?本科毕业,工作十几年了,三十来岁了,本来正是“当打”的年纪,但是一问他就是感觉什么都不懂,就只知道收集投标报名的资料。问他想要什么岗位,就只是投标员。要知道,报名资料在我们这里是实习生干的,投标员都是毕业一两年,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你一个男的,又是三十多的年纪,好歹也要应聘个主管什么的吧?怎么这么low啊?这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真是“荒废”了……
细想之下也是。当年小Z就是通过我们原来一同工作的公司董事长的关系入的职。而他的家庭属于广州本地农民。了解的都知道,这种家庭条件其实很不错,就等着政府征收、三旧改造,收租度日了。想来这样优厚的条件,反而造成小Z一直“不思进取”,只是安于现状,一直干着刚进公司就干的投标报名工作。他的稍微“十年工作经验”实际上就是:
一年的工作经验,重复干了十年。
这样,人是会很有安全感的。但也会让置身其中的人产生依赖情绪,得不到成长。
一直呆在“舒适区”的小Z,虽然“坐拥”十几年工作经验,但是也只有竞争“投标员”的底气。想来是何其悲哀?!
又感到有点对不住他,因为他还是我曾经的部下,我也是“毒害”他的共谋。
但,不敢尝试突破,不敢面对失败,不敢面对痛苦……是不是也是造成他如此窘境的最真正、最主要的原因呢?
其实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平庸的度过了一生。
(日更写作【750】176/36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