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起成长
——我的班主任工作小结
朋友圈里看过这么一段话: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上辈子杀人又挖祖坟,这辈子教语文还当班主任。话是玩笑话,却也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易。
16年9月,我走出了大学的象牙塔生活,回到镇上的小学正式参加工作。嗯,刚参加工作,就光荣地被任命为班主任了,还是一年级的班主任。说实话,当时真觉得天塌了,“新学生”配“新老师”,这画面我不敢脑补。正式上课那天,我甚至躲在办公室迟迟不敢进教室和家长交流。如今,那群“熊孩子”已经快上三年级了。这两年里,他们在成长,在变化,作为新手班主任的我,也在一点点成长。
我这个人向来讨厌说理论讲套话,也整不出什么理论,师范学的那一套一套的学生观、教育观我早忘得差不多了。但说故事、聊经验,我还是可以扯一些的,没什么逻辑,想哪儿说哪儿,但感受绝对是真实的,案例绝对是鲜活的。
就从一年级的“黑色九月”说起吧,那是我们班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个月,也是我当班主任的第一个月,大家都是“实习生”,难免出岔子、闹笑话。记得开学第一天,组织学生去食堂吃饭,等学生打好饭入座时,发现少了一个孩子。当时把我急得呀,在食堂到处乱转,生怕孩子走丢了。结果,在食堂附近找了半天没找着,带学生回教室时发现“走丢”的那个孩子已经在教室里玩了。原来,他的姐姐在我们学校读三年级,也在食堂用餐,他打完饭就去姐姐那边吃了,吃完又被姐姐送回了教室。那次事件后,我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小本本上记下了这么一段:班主任要有“先见之明”,每次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前,一定要细细想想可能会发生的突发状况,并且,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设想。纪律、规范、注意事项,一定要提前强调。
如果我能在带学生去食堂前就强调好就餐秩序问题,说清只能坐在规定餐桌用餐,那个孩子就不会中途“走丢”了。那次事件后,我变得更加细心了。现在,就算是让学生调整个座位,我都会提前强调几句“手不要抓着课桌左右两边挪桌子,小心被夹到。”很多“不幸事件”,如果可以预料,就绝不能让它发生。既是出于责任,也是出于对现实社会的一些恐惧,毕竟当下教师和家长的关系也在慢慢向“医患关系”那样恶化了。谨慎,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也许是我放大夸张了些什么,但“细节决定成败”不是吗?
依然是“黑色九月”,现在回想起来,那个九月,真的很黑,连带十月份的天空也变得有些灰蒙蒙——我打扫了一个多月的教室。那一个多月,每天学生离开教室后,我就一个人哼哧哼哧在教室扫地、收拾讲台、擦黑板。其他老师下班后路过我们班教室门口时,总会打声招呼:“哟,徐老师又在打扫教室啦!真爱干净。”当时还有些被夸的满足和骄傲呢,现在想想,自己真傻。一个多月后,我感觉自己实在太累了,在一位好心的老教师的建议下安排了值日表。那位老师对我说:“你别总担心学生不会扫地,他不会扫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以扫啊,你就这么布置下去呗,总会有人干的。”
值日表安排好后,我的工作果然轻松了一些,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不会扫,扫得不干净;家长不用心,扫得不认真。教室虽然每天都有人打扫,但每天的打扫情况都很差,还是需要我善后。我这个人吧,有那么一点点的洁癖,只要是我长期待的地方,就一定得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做个爱干净、讲卫生的人,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动手能力、能够照顾好自己生活的人。我是从小就做家务的,并且觉得这没什么不好,我觉得这对我现在很有帮助,可以很自信的说,在同龄人中,我是比较能干的了,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如此,我可不喜欢只会死读书的生活白痴,而且,认真劳动的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责任心。
说干就干,我的行动力向来都是很强的。我决定在每天放学后留在教室和学生一起打扫一段时间,而不是窝在办公室里改作业。我知道,只要我在教室,家长一般是不太好意思替自己的孩子干活的,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在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心中留下一个爱劳动的好印象。但我也并没有只顾自己打扫,那和没安排值日生是一样的。我只是负责指导工作:黑板该怎么擦才能擦干净,扫把该怎么抓才使得上力气,簸箕该如何倾斜才比较容易把灰尘扫进去,扫地时应该注意哪些死角,课桌应该怎样排才能排整齐,图书柜的书籍该如何摆放才好看,讲台上的物品该如何整理……
学校布置班级大扫除任务时,我也会和学生一起劳动,向他们演示如何把窗户擦干净,教他们如何用装饰品布置教室,和他们聊天说笑,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劳动氛围。孩子们其实是很热爱劳动的,他们也可以把地扫得很干净,把玻璃擦得很亮,只要我们相信他们、能够耐心教他们,培养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细心和责任心,他们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小半个学期坚持下来后,到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时,我们班的孩子们已经完全可以在没有老师的“监督”下把教室打扫、布置得很棒了。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我后悔了,后悔没在一开学时就放手让他们干,那时我还不够相信他们,总觉得七八岁的小萝卜头啥也干不好,事事亲力亲为。现在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别人总说教师得学会“偷懒”,只有老师适当的放手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呀!如果下一届还让我教低年级,我一定不会再傻乎乎一个人扫一个多月教室了。
对于工作的细心谨慎可以让我避免很多麻烦,对班级卫生的重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动手能力。我是语文老师,更是班主任,我不仅希望学生有好的成绩,更想给他们一个好的集体风貌和学习环境。除此,我还想做值得学生信任、喜欢和尊敬的班主任,而不是害怕、讨厌,当面讨好背后议论的“管理者”。
杨同学是我们班出了名的“背书拖拉机”,懒得背又背得慢,每次教完一篇课文,他必定是最后一个完成背诵任务的,而且,总得是我一节课一节课的催着逼着才能背上,实在让人头疼。这学期的19课到24课是连着要背诵的几篇课文,那段时间,杨同学快被我“逼疯了”,我也快被他“逼疯了”,师生“互相伤害”:我天天追在他屁股后面“讨债”,他天天结结巴巴折磨我的耳朵、消耗我的耐心。那天,他课文又没背上,我实在气急了,让他放学留下来背。看到其他学生都走了,他可怜兮兮问我:“老师,我可以先回去明天早上再跟你背吗?我明天一定背上。”这样“作业落家里式”的谎言我实在听得太多了,没答应他,偏要他留下背。结果,平时总嬉皮笑脸的杨同学竟然哭了,我意识到有些不对劲了,就问他为什么不能留下来,其实我也没想留多久,就想吓吓他让他赶紧背上。杨同学抽抽搭搭说回去晚了就只能吃白饭了。我立刻全明白,他是寄住在别人家的,估计回去晚了菜都被其他寄住的孩子吃光了,难怪每次放学铃声一响就急着往外冲。我也是从小寄宿的,那些“争先恐后”我都经历过。撤点并校后,多了好多这样小小年纪就独自在外上学的孩子。我没有再留他,让他第二天早上来了就找我背书,顺便把放在办公室留着垫肚子的面包也塞进了他的书包。第二天上午,我刚进教室杨同学就跑来找我背书,意外的顺畅流利。我开心极了,在班上“狠狠地”表扬了他,他红着脸,咬着嘴唇憋笑。那天以后,他开始主动来找我背书了,虽然能力有限有时需要背两三遍才过关,但总算是不用我再催着背了。因为杨同学的改变,我那段时间心情很好:教师的幸福感啊,就是这么简单。那段时间的杨同学也很开心,一次努力后的收获,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和鼓励。我和杨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再也不是“债务关系”了,杨同学现在很爱和我聊他在寄宿的地方发生的事儿,就像我小学时喜欢和我的赵老师聊我的生活一样。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班主任工作不就需要如此吗?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爱与信任吧!之前写过我和学生“苗苗”的故事,她是一个很让人暖心的女孩儿,和杨同学一样,让我有了工作幸福感。
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是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绚烂夺目;有的花,需要一颗真心的漫长等待。
“老师,您多费心,这孩子学习能力不太好,说话也没别的孩子清楚……”
一年级分班报到那天,第一次见到苗苗(化名),她乖巧地站在奶奶身后,听奶奶在新老师面前数落自己的种种“缺点”。小小的人儿,一脸失落。
开学一两周后,苗苗奶奶说的那些“缺点”,我都在苗苗身上一一领教了: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同龄孩子差很多;吐字不清,“d”、“g”不分,“t”、“k”不分;肢体运动不协调,握笔姿势、跑步姿势和别的孩子很不同……
说实话,撇开能力上的不足,苗苗真的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女孩儿。上课时,她的眼睛就像摄像机似的盯着老师,虽然有很多地方可能不太懂,却始终听得很投入、很认真,很努力地想学到些什么。她愿意举手发言,虽然经常说错,但声音十分响亮,也可以看出,她真的用心思考了。她在食堂吃饭很乖,总是吃得很香,把餐盘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她的作业也很认真,虽然大错小错不断,书写也不够美观,但用笔的力道和种种痕迹都在告诉我:苗苗很努力了。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苗苗步入小学遇到的第一位语文老师、第一位班主任,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她带好。能力差?没关系,“勤能补拙”嘛!只要我肯付出,她肯努力,总会有收获的。我也许不相信自己作为新手教师的经验和水平,但我相信苗苗。她的表现告诉我:一定可以。
我一个星期有三天坐班,苗苗又都在食堂吃饭,这给了我们很大便利。我让她饭后休息一会儿读拼音,她刚从食堂回教室就把语文书捧起来大声认读。有些字母她总是记不住怎么读,我就带着她一遍一遍重复。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时就掌握的拼读,苗苗用了大半个学期去接受、消化。虽然“d、g”、“t、k”到二年级了还读不清,但至少在书写上已经区分了,不会在写拼音时把“太阳”拼成“ kai yang”了。她的平翘舌心和前后鼻音基本是可以区分的,虽然在自己拼写时会把“飞翔”写成“fei xian”,但给注点字选正确拼音这样的题型,她都可以完成得挺好。
陪苗苗度过了拼音难关,“听写关”和“背诵关”又“如期而至”。虽然这两关“道路漫长”,我却对她很有信心。因为苗苗是个心很“实”的学生,只要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她都会认真完成,哪怕别的孩子都在休息、游戏,她也能“屏蔽”一切干扰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每天上午讲过的生字、课文,我都会让她利用中午的时间先去抄写、朗读。这样,到了晚上完成家庭作业时,别人做一遍的作业,她已经做第二遍了。
在一年级时,苗苗的课文朗读还经常需要辅导,很多句子她能把字都拼读出来,但是读不通顺,需要我在一旁领读。虽然苗苗做事从来不需要人监督,但那段时间让苗苗利用午休背书时,我自己也会留在教室里陪着她、教她。现在想想,那段时光,对我和苗苗来说,都非常难忘吧。
除了背书和写字,面对各种类型的题目时该如何去完成,苗苗也需要花比其他孩子多很多的时间来接受。很多题目,她自己读一遍,听老师读一遍,还是不理解。所以,每次在班上讲练习,我都会在针对全班讲解过题目后,利用别的孩子答题的时间走到苗苗身边再单独辅导她。很多时候,需要多给她举个几个例子,然后她才能慢慢领悟。
所幸,付出都得到了回报。现在苗苗二年级了,在学习上,很多事情都“摸出了门道”、“步入了正轨”。像识记生字、背诵课文这样的基本任务,她完全可以自主完成,而且都还完成得不错,尤其是背诵。苗苗背书虽然需要比别人多花很多时间,听她奶奶说,经常晚上在床上背到睡着,但结果是喜人的。每次到我面前背书时,苗苗都背得特别流利,而且记得非常深刻。平时做练习、做试卷,也不需要我单独给她讲题了,基本跟上了其他孩子的步伐,有时甚至比班上一些平日里看着比苗苗“灵巧”的孩子完成得还要快、还要好。最关键的是,苗苗现在已经可以自主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了,有时还会和我聊聊她在书上看到的小故事、新知识。这一点令我十分欣慰,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深体会到了“阅读”在一个人成长道路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这两年,看着苗苗在学习和生活上点点滴滴的进步,我真的打心眼里替她感到高兴,这一切都是她自己努力得来的。虽然苗苗还只是个十岁不到的孩子,却让我由衷佩服。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苗苗时,她躲在奶奶身后一脸失落的模样,现在可完全不一样啦!她自信多了,也开心多了,像一颗嫩芽,终于冲破泥土,感受到了阳光和清风的美好。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我的苗苗同学还会继续努力,终有一日,绽放出最美的花儿来。而作为老师,我只需一路相伴,静候花期。
后记:
想起那个阴雨绵绵的周四,从食堂回教室的路上,苗苗仰着小脸问我:“老师,你喜欢下雨天吗?”
我心里的答案是“不喜欢”,却没说,而是反问她:“苗苗喜欢吗?”
苗苗认真地想了想,摸了摸被淋湿的发梢说:“不喜欢,头发都湿湿的,鞋子也脏了。”
我刚准备告诉她“老师也不喜欢”,苗苗突然又来了句:“可是小花小草喜欢呀!”
我被苗苗的回答感动了,咽回了自己那句到了嘴边的“不喜欢”,笑着对苗苗说:“是啊,小花小草最喜欢下雨天了,老师也喜欢苗苗。”
“苗苗也喜欢徐老师呀,像小花小草喜欢下雨天一样喜欢!”
那天,看着在雨里一蹦一跳喊着“喜欢徐老师”的苗苗,忽然觉得:做个平凡的小学老师,挺好!
——我的教育故事,《一路相伴,静候花期》
从事班主任工作两年,我慢慢意识到,班上52个孩子,任何时候都不能简单地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有阻碍他更好成长的坏习惯和缺点。上述的杨同学和苗苗,如果只看成绩,绝对划分不到“优等生”的行列,但在我眼中,他们依然是十分优秀的学生。作为班主任,需要关注、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知人善任”,让每一个孩子无论成绩优劣都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这非常重要。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爱与信任,尊敬和崇拜。我为此努力着。
要说谈管理、谈教育,谈理念和信仰,这些我都说不好,生来不是很会做领导的人。现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出于一份心,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好不好。作为一个才工作两年的班主任,我实在是无法相信自己。我还在揣摩着、学习着,向前辈学习,向我的学生学习。这世事变化实在是快,谁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学完了、学好了,只有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不管是现在的两年,还是以后的二十年,始终保持着一颗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初心才是最好。但愿自己,永远不要成为别人口中的“老”教师。年岁可以增长,但心不可以偷懒。
后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上学读书时没觉得这八个字有多大意义,如今好像慢慢懂了一些。尤其是看着我们班那群熊孩子,那群小可爱时,忽然觉得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忽然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不管社会现实如何演变,只要还在教育岗位上,很多精神还是应该传承下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