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落地

作者: anitaly | 来源:发表于2024-01-28 13:12 被阅读0次

又是一惊,这一惊仍是源于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一篇题目为《悬念落地》的短文。

我一直喜欢去咖啡馆,并且喜欢一个人去。一杯咖啡、一块蛋糕,一个下午。

有时也在想咖啡家里有,蛋糕家里也可以有,家里的椅子比有些咖啡馆的还舒服,为什么我非要去咖啡馆喝咖啡、吃蛋糕,然后坐在一张并不是那么舒服的椅子上呆上一个下午?

《悬念落地》是我目前读到的余秋雨先生第一篇以咖啡馆为背景的短文。这家咖啡馆,就是德弗罗朗咖啡馆。余秋雨先生说这家咖啡馆,一切萨特研究者都知道,巴黎市民都知道。

然而我并不知道。

网查资料:让-保罗·萨特(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已然明白为什么余秋雨先生对他情有独钟。

而让我吃惊的并非这家咖啡馆是萨特经常光顾的,也并非是萨特与波娃一起曾经光顾的。我对萨特一无所知,对萨特与波娃的浪漫爱情更是全然不知。

在这家咖啡馆里,余秋雨先生遇到了让他吃惊的情景:因为余秋雨一行要在这家咖啡馆里拍摄一个关于萨特采访性的谈话节目,摄制组几个人找电源的、拉电线的、移桌子、推镜头、下命令、做手势的,七八个人将咖啡馆搞得一团糟。

此种情形,令余秋雨先生深感抱歉。因为咖啡馆本来就已经有八位客人坐在里面,摄制组的到来,于他们来说,无异是突然遭灾。因为摄制组无人会讲法语,无法向这八个客人解释清楚,余秋雨此刻能做的只能是用目光向他们致歉。

然而令他吃惊的情景出现了:

八个人没有一个在注意他们,甚至没有人看他们一眼。八个人四个场景,三人一起的在讨论剧本,两人一起的在讨论设计图、另外两人一组的在商量着写东西,单独一个人的在看书。

这种情景,摄制组太不熟悉,我也感觉陌生的令人诧异。

我们熟悉的似乎是高谈阔论、嬉笑耍闹;熟悉的是探隐索微、如数家珍。“我们甚至,准备着,观看楼下无赖打斗,廊上明星作态”。此刻我完全无法想象,这八个人对于摄制现场竟会如此漠视、漠然。

余秋雨先生分析后得出结论:他们可以如此地不关心别人的存在,其实恰恰是对别人存在状态的尊重。

余秋雨先生刚进入这家咖啡馆时,也曾疑惑萨特很早就出名了,很多人认识他,萨特却经常在这家咖啡馆写作,难道他就不怕被打扰吗?

眼前的八个人给出了答案,随后我在这篇短文里也找到了自己喜欢来咖啡馆消磨时间的答案:这是一种对城市文化神韵的享受,也是一种生态悖论,所谓“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保持独立而融入人潮”。

至此,余秋雨先生对于萨特经常来这里的理由已然明白,我对我喜欢咖啡馆的原因也已经明白。

于是,余秋雨先生悬念落地,我也悬念落地……

相关文章

  • 深夜静读余秋雨《悬念落地》有感

    抬头可见蓝天高楼,低头可见街景热闹。其实在国内的大多数城市随意漫步,依然可以看到如此情景。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步履匆...

  • 去诚品!五一假期饭饭饭饭饭饭饭饭饭人生活节来了!

    注意,文末福利! 悬念一 ...... 悬念二 ...... 悬念三 ...... 悬念四 ...... 悬念五 ...

  • 余秋雨笔下的咖啡馆

    余秋雨在他的文章《行者无疆 悬念落地》里写到关于德弗罗朗咖啡馆(CafeDeFlore)的细节,清楚的描述了咖啡...

  • 成长

    文/羽蒙 从头顶 空谷中传来的共鸣闭上双眼雄鹰 盘旋于四周深渊 有着怎样的悬念落地 飞起久久不肯离去...

  • 悬念

    (1)使情节环环相扣 (2)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避免了平铺直叙 (3)引起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突出了文章...

  • 悬念

    一叶孤飞 2018.10.18 秋风渐静雨犹悯, 闻幽森湿蝉音沉。 思绪麻团卷潮涌, 秦古长城唏嘘忡。 意识浮现孟...

  • 悬念

    悬念 贾宋海纳百川 剥离指尖的骨头,点燃血泪的疼痛 渲染了红枫里的一截,活着谁能看懂 旋律如墓,疑问似坟 多少次疑...

  • 悬念

    一部推理小说, 需要合适的人阅读, 没人解开的谜题, 会吸引更多的追求者。 一段未知的过往, 会随着故事的延续, ...

  • 悬念

    城市的天际线 被秋天的秋 梳理的无边无界 错落有致的 城市倒影 在夕阳的余晖中 华灯初上 归途的风中 斑驳着 一群...

  • 悬念

    淅沥的小雨 带出来心底的悲伤 回忆的画面 在脑海里浮现 时光被夜色洗刷 失去了本有的意义 选择在空气中流逝 时光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悬念落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uw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