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是一个美好的意象。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有福泽绵绵的含义,后世更取“鱼”的谐音“余”,象征着平稳、喜庆和繁荣。
在中国绘画史上,画鱼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
从文献记载上看,始于三国。当时魏明帝游洛水,见白獭爱之不可得。徐邈说:“獭嗜鲼鱼,乃不避死”。遂画板作鲼鱼悬岸,群獭竞来,一时执得。帝嘉叹曰:“卿画鱼何其神也?”答曰:“臣未尝执笔,人所作者,自可庶几。”
五代后唐时,有袁羲善画鱼,穷其变态。北宋时,又有徐白、徐泉、徐易等人专门画鱼,其作品载入《宣和画谱》。
元、明、清三代也都有以画鱼而著称的画家,但他们的作品很少流传于世。
如今的流传于世的画鱼作品,多是花鸟兼画鱼的作品。
北宋 刘窠 《落花游鱼图》 宋 陈可九 《春溪水族图》
宋末 周东卿《鱼乐图》 元 赖庵 《藻鱼图》 元 佚名 《跃鱼图》 明 刘节 《鱼蟹图》 明 刘节《藻鱼图轴》 明 缪辅《鱼藻图》 清 郎世宁《画鱼藻》 清 马元驭《双鱼图》 清 华嵒《群鱼戏藻》 清 马文麟《画鱼藻》 清 恽寿平《蓼汀鱼藻图》 清 倪耘《鲈鱼新笋图》 清 陈兆凤《博古花草图》 吴昌硕画鱼 齐白石《大鲶鱼》 齐白石《九和图》 张大千《八大山人鱼乐图》 李苦禅画鱼 潘天寿画鱼 王雪涛画鱼 高剑父《四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