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是一个美好的意象。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有福泽绵绵的含义,后世更取“鱼”的谐音“余”,象征着平稳、喜庆和繁荣。
在中国绘画史上,画鱼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
从文献记载上看,始于三国。当时魏明帝游洛水,见白獭爱之不可得。徐邈说:“獭嗜鲼鱼,乃不避死”。遂画板作鲼鱼悬岸,群獭竞来,一时执得。帝嘉叹曰:“卿画鱼何其神也?”答曰:“臣未尝执笔,人所作者,自可庶几。”
五代后唐时,有袁羲善画鱼,穷其变态。北宋时,又有徐白、徐泉、徐易等人专门画鱼,其作品载入《宣和画谱》。
元、明、清三代也都有以画鱼而著称的画家,但他们的作品很少流传于世。
如今的流传于世的画鱼作品,多是花鸟兼画鱼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