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新上任的部门主管莉莉哭着说:“真快要崩溃了,又追尾了……”技术部的刘姐把她拉进洗手间,安抚了半天,才平静下来。
副总把相关人员叫来,打听了莉莉近期的状况,大家都反映,她每天都不吃午饭,因为手头的工作怎么也做不完,工位上贴满了告示贴。晚上九点,其他员工都走了,只有她还在看文件。
副总叹了口气,公司这两年要求压降管理成本,为了完成利润指标,一个人必须要做几个人的工作。很多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特别是“八零后”一代,承受不了这么大压力,都离职了。公司不得不“赶鸭子上架”,提拔像莉莉这样的新人。为了尽快弥补自身能力和岗位要求的差距,她必须超负荷加班。
其实,与技术部刘姐相比,莉莉算幸运的。刘姐,在公司干了二十几年,老老实实,也总自愿加班,不是为了表现给谁看,而是,以前部门的六人编制压缩成她一人,除了做不完的本职工作,还有不少统计报表、财务报销、后勤保障等杂项也落在她一个人身上,根本干不完。而且,为了绩效,还无故给她降薪。跳槽吧,哪都不愿意要四十岁以上的女人,苦不堪言的刘姐很无奈。
又到了年终考评结束之际,晚上九点半,偌大的京城,写字楼与娱乐商厦的灯光交相辉映。不论你愿不愿意,不论是国企、外企、私企,加班不加薪几乎是常态。
对加班不满,是留下,还是逃离,离开了就能不加班吗?
莉莉的前任去了另一家实业公司,工作内容类似,但到了那里,经常夜里给莉莉打电话哭诉,加班甚至到了熬夜的程度,上司还时不时训斥她,最近总睡不着觉,去“六院”看精神科了。
公司一个海归,属“白富美”类型,不仅自己是官二代,老公也是“创业板”老板。她曾作为高管后备人才,被单位送到哥大商学院培训了一年,离职需缴高额赔偿金。但因为不能忍受加班,愤然辞职,潇洒地赔了三十几万元。
令人吃惊的是,“白富美”竟然做起了微商,尽管老公答应以每月多给几万元零花钱的代价要求她歇业,她依旧做得诚信、敬业。朋友圈中,看到她在寒风中坐着快递小哥的车子,风尘仆仆,在成山的货包中替客户找货。她家的客厅,意式橱柜前,西班牙地砖上码着一堆堆待发的纸箱。以前的同事都劝她,这么拼,为啥啊?她说:“为的是不过‘手心朝上’的日子。”
当然,也有逃离“北上广”的加班族,怀着美好生活的想象“去大理”。而同样神往蓝天白云的我也向往云南。
去年,我在云南沙溪古镇遇到一对曾经的白领夫妇,因为不堪“白加黑”的状态,辞职,在那里盘下了一家客栈,养了两只猫、两只狗。他们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英语,女的弹吉他,男的唱歌,在古镇小有名气,不少文艺青年、洋人会拿着LP找上门。
那些被加班折磨的人后来怎么样了?不愿加班的你到底该不该离开? 那些被加班折磨的人后来怎么样了?不愿加班的你到底该不该离开?但他俩的日子,并不是“撸猫晒太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是,晚上陪客人到半夜,睡三、四个钟头后,就起床准备早餐。
得知我学习过心理咨询,女的跟我聊起自己当时在公司的状态:连续一个月加班到晚上十二点,好容易完成了当日任务,又看到老板发布的红色急件……
那晚,她端着咖啡,站在国贸高层的隔间,望着窗外深蓝的夜空,突然有种要拥抱星星的感觉,就是那种,想要张开双臂飞起来的渴望。之后,夜里连续失眠近两周,一天,老公半夜醒来,在阳台发现她正失神地发呆,赶忙抱住她……
接下来的两个月,辞职后,在老同学的引荐下,带着治疗抑郁症的药,来到阳光明媚的地方,开始了更加拼命的创业状态。留法的老公期待把客栈打造成南法普罗旺斯风格,但村子里的工人难以理解他的理念,刷墙、木工几乎都是老公亲自上阵。所有的广告创意、采购预算落在了女人身上,忙到后半夜也是常态。
夫妇俩对逃离都市的决定并不后悔,只是,感觉压力无处不在,客栈的租金逐年上涨,广告费、人工成本都越来越贵,手里的积蓄不多了,我问:
“明年我还来,你们还在这里吗?”
男的下巴微抬,吐了口烟,望望妻子,
女的耸耸肩:
“Who knows?”
……
稻盛和夫说:“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但我想,所谓充实,各人会有不同定义,毕竟,有人投入多一点,用力多一点,有人淡泊一点,淡泊的人生也是充实的。
雅楠曾是著名高校的项目负责人,承担着高校的创收重任,除了要全国各地到处飞,完成定额外,还要全程跟踪学员,当班主任,考评所有专业教师,陪着学员做各类拓展活动。因为学员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很多课程安排在晚上,她常听课“听得想吐”,得了胃病。
一次拓展训练,独自站在离地8米高的独木桥上,她突然想,该不该继续留在这与生活没有分界线的工作熔炉中。
辞去高薪工作的她,谢绝了几位知名企业家(曾经的学员)的橄榄枝。转身休养了一年,在家里办起了国学小饭桌,小区里不少加班族把小朋友送来,由她照看,不仅包饭,而且还学些琴棋书画。离开高压工作的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那些被加班折磨的人后来怎么样了?不愿加班的你到底该不该离开? 那些被加班折磨的人后来怎么样了?不愿加班的你到底该不该离开?有个同事,她喜欢弹奏古琴,擅长书画,总是素颜,不穿名牌,不买名包。她不愿加班,选择了回归家庭,做了全职妈妈。别人家的孩子周末都在击剑、马术、钢琴、外教班之间奔波。而她的孩子虽也学习书画,老师就是她自己。
作家柯云路曾说:“人生的调整,标准是适度。如果你精疲力竭,就地放松,退一步海阔天宽。出世入世,都是如此。”
到底该不该继续原来的工作轨迹,取决于你期待的生活状态,和当下的你,差距有多远,看你究竟站在马斯洛金字塔的哪个位置上。如果,你对自身的物质基础没那么高的需求,自身的价值并不被外界绑架,也许,没有必要过分投入到当下高压的状态。
总之,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那些被加班折磨的人后来怎么样了?不愿加班的你到底该不该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