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史记》中的五大刺客盘点

《史记》中的五大刺客盘点

作者: 泠之屋 | 来源:发表于2021-07-18 23:50 被阅读0次

《刺客列传》也许是《史记》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篇。五个刺客,出身迥异,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似乎有着共同的信条:“士为知己者死!”

虽然司马迁正是以此为标准将这五个人归到一篇列传当中,但仔细读来会发现这样做并非特别妥当。五个人的价值观念和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其实大不相同。表面上虽然都有点报答知遇之恩的一面,但从本质来说却很难混为一谈。例如曹沫,把他当成刺客有些勉强,而且他的目的也不是刺杀;专诸像是职业杀手,他的刺杀更像是一场交易。还有荆轲,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他去刺杀秦王绝不会仅仅是为了报答太子丹。

下面这张表罗列了这五个刺客的简单信息,便于记忆。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列表

1. 曹沫

鲁国人。

曹沫劫持齐桓公的砖画

曹沫是受鲁庄公重用,任将军要职的贵族。齐国进犯时,率领鲁军迎战,三战皆败。鲁庄公惧,马上寻求和解,无外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了。当年齐国的国君正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小小鲁国打不过东方大国,又是处在全盛期的齐国也是情有可原。可能也正是基于此,鲁庄公并未问罪曹沫,还是一如既往重用他。尽管如此,坐在将军之位的曹沫定是颜上无光,忐忑又尴尬吧!

对于贵族,不名誉毋宁死!所以他干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来。

在不平等条约签字仪式上,曹沫手持匕首冲进会场,劫持齐桓公,逼其归还鲁国的失地。这倒是有点西安事变的味道。齐桓公被迫就范,但事后要杀掉曹沫。幸好管仲劝阻,曹沫保住一命。

两国外交会议,持刀闯入要挟,这放在哪个时代都是无赖行径,因为这违反了最基本的游戏规则。这一幕与其说彰显了曹沫的勇,倒不如说显示了齐桓公的宽宏大量和信守承诺。

2.专诸

吴国人。

影视作品中的专诸

专诸是伍子胥推荐给公子光的。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本打算借吴国之力复仇,但未能说服吴王僚。此时看到公子光有篡位的迹象,就做了推手,希冀通过公子光可以达到自己复仇的目的。

吴国非中原诸侯,可以称得上蛮夷之邦,继承制度与游牧民族类似,是兄终弟及制度。也就是国王去世,第一继承人不是长子,而是年龄最大的弟弟。但是,一旦出现没有弟弟传位的情况,问题就出现了。继承人应该是上一任国王的长子,还是上上一任国王的长子呢?公子光对吴王僚的不满就在这里。公子光是前一辈中第一任吴王的公子,他当然认为自己才是王位继承人。

公子光请吴王僚到他家里喝酒,喝到正酣时借故离开一会儿,让专诸用盘子装了一个烤鱼端给吴王。专诸把鱼盘端到吴王面前,从鱼肚子里掏出一把小剑,一剑击毙吴王僚。这把小剑正是传说中的鱼肠剑。专诸刺杀成功后,当场被左右侍卫击毙,而公子光则篡位成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堂堂国君竟然到公子家里喝酒,对着潜在的政治威胁可以没有任何的提防,让人匪夷所思。要知道伍子胥第一眼就看出公子光心存不轨。也许正是因为吴国是蛮夷之地,无法用中原的游戏规则去判断吧。

那么专诸何以愿舍命干这个事情?虽说公子光厚待于他,但也不至于为了报答这个命都不要了。也许专诸本身就是杀手,是公子光养的死士,一把用来杀人的武器罢了。吴王阖闾登基后,封了专诸的儿子为上卿。这就是专诸拿命换来的。

3.豫让

晋国人。

影视作品中的豫让

他原为晋国六卿中的范氏、中行氏做事,但不受待见,后遇到智伯受重用。没多久,赵魏韩三家灭智氏,赵襄子砍下智伯的头颅漆成酒器。智氏被灭族,赶尽杀绝,豫让于是就承担了复仇的责任,以报知遇之恩。他行刺两次,第一次赵襄子放了他;第二次他毁掉自己的容貌,弄坏自己的嗓子去行刺,还是未能成功,被赵襄子再次擒获。这次赵襄子并没有释放豫让,豫让也知道此次在劫难逃,便提出了最后一个愿望。他请赵襄子脱下衣服给他,他用剑击衣,象征性地完成了目标,然后伏剑自尽。

豫让是真正“士为知己者死”的践行者,在可以投奔其他大夫尽享富贵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这条不归路。这正是士的精神,如孟子的那句话:“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4. 聂政

韩国人,生活在齐国

严仲子与韩相侠累交恶,逃到濮阳。在他想尽办法报仇之时,听到聂政的名字。聂政,因杀人携母和姐姐逃到齐国以屠为业。严仲子到齐国重金献礼为聂政母亲做寿,但聂政没有接受。因为他知道一旦接受钱财,必是要有回报的,而他是一个孝子。等到姐姐嫁人,母亲去世守丧三年之后,孑然一身的聂政想到了当年严仲子的知遇之恩,便找到严仲子,同意去刺杀侠累。

比较神奇的一点是,聂政没有带一兵一卒,单枪匹马闯入韩相府邸,一剑封喉。有说法说,当时韩哀公也正好在场,侠累慌忙之中躲到哀公身后,聂政一剑刺过去不仅刺死了侠累,也刺到了哀公。之后,聂政又杀掉几十个在场侍卫,毁掉自己的面容,挖掉自己的眼睛,剖腹自尽。他毁容只为了不要连累自己的姐姐。

入宰相府如无人之境,聂政颇有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之风。

聂政死后,无人能识杀人者是谁,韩国便曝尸于外,重金求提供线索者。不料聂政的姐姐却认出弟弟,向天下宣告,杀人者,聂政!由此,聂政名垂千古,聂政的姐姐则在痛哭中死在弟弟尸体旁。

5. 荆轲

卫国人。

影视作品中的荆轲

荆轲刺秦王,妇孺皆知,在此不再复述。

有一点需要注意,荆轲是个读书人,若非武艺不精,绝不可能在如此近距离杀不了秦王。荆轲是胸怀大志之人,又是出身名门的贵族,从他人称他为荆卿就可以知道。卿是对出身高贵的家族的尊称。这样的学识、这样的出身,断不至于被燕太子丹收买,或只是为了报恩而舍命取义。关于这一点,改日另做分析。

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大怒,挥师直捣燕国,燕王惧而杀掉了太子丹。可叹。

司马光在《刺客列传》的最后,评论说:“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让他们名垂后事的吧!

相关文章

  • 《史记》中的五大刺客盘点

    《刺客列传》也许是《史记》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篇。五个刺客,出身迥异,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似乎有着共同的信条:“士...

  • 寻聂政冢

    聂政,中国历史上最早见诸文字的刺客之一。以时间先后排序,聂政在《史记》所描写的五大刺客中位列第四,司马迁不...

  • 《史记》中的刺客形象

    被鲁迅冠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只是具有史学价值,更是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其“不虚美,不...

  • 孝子刺客!为出人头地,平凡人用生命谱写的绝唱

    前面我们聊了没进列传的刺客要离与另类的“刺客”曹沫,今天我们来聊聊孝子刺客专诸,这也是【史记.刺客列传】中的第二位...

  • 《史记》中的女人之烈女聂荣及孝女缇萦

    读《史记•刺客列传》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感受了古代刺客们的忠烈和医师医术的神奇,也见识了刺客聂政姐姐聂荣的忠...

  • 『刺客列传』第一人,是真的“大力出奇迹”吗?

    昨天聊了成功的刺客要离,刺杀了庆忌却没有进『史记.刺客列传』,而今天我们就要聊聊虽然进了『史记.刺客列传』但却颇受...

  • 2017-07-29

    一个好刺客,令人敬佩 看了史记中的刺客列传,才发现,里面的每一个刺客都是那么的英勇,而且都是不背...

  • 施恩与报恩

    史记中的施恩与报恩体现在了游侠与刺客当中。而刺客列传的刺客复仇行为可以划分为交易式复仇,报仇式复仇,血亲式复...

  • 真正的刺客之王,真不是曹沫,豫让,专诸之流可比

    今天要聊的是[史记.刺客列传]中真正的刺客,因为无论是从职业道德还是专业标准来说,都远不是之...

  • 史记没有详细记载的第六大刺客

    史记记载的五大刺客每个都有传奇般的人生,曹沫刺齐桓公,迫使齐桓公归还鲁国失去的国土;专诸刺吴王僚,让后来的吴王阖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中的五大刺客盘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ja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