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我们聊了没进列传的刺客要离与另类的“刺客”曹沫,今天我们来聊聊孝子刺客专诸,这也是【史记.刺客列传】中的第二位刺客。
有两句话很有名“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常”,也就是说除了广为人知的刺客身份,专诸的孝母行为也一直被大家认可,孝道是我们中华名族经久不衰的传统美德,这应该也是其能名传千载的重要原因。
专诸作为一个刺客显然是非常成功,能隐忍且对目标稳,准,狠一击必杀。他的故事很简单,公子光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吴王阖闾,他在还没当上吴王之前,当时的国君是吴王僚,也就是前面聊过的被要离所刺杀庆忌的父亲,吴王僚,庆忌父子二人皆被刺客所杀,且都是因为阖闾与伍子胥。。。。。
有一个背景需要简单叙述一下,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公子光的父亲诸攀老大,老二余祭,老三夷眛,老四季子札,梦寿认为老四季子札最贤明要把王位传给他,结果季子札死活不愿意,最后没办法只得诸攀即位,诸攀继位后觉得还是必须要把王位给季子札,吴国只有在他的带领下才能强大起来,于是不立太子设计了一出接力传位模式,他死传给二弟,老二传老三,老三死传季子扎,这样季子扎就没有理由拒绝了,故事按剧本上演,当夷眛死亡要传给季子扎的时候,他还是死活不肯,甚至逃往他国躲避,国不可一日无君,最后没办法就拥立了夷眛的儿子吴王僚,这是故事背景。
诸攀的儿子公子光很就很不服气,四叔如果继承王位我无话可说,可是他不愿意的话,王位就应该从子辈开始重排,应该是自己做吴王才对,凭什么让自己的堂弟僚来做吴王,因此他就想杀掉僚,自己取而代之。
刚好这个时候背负血海深仇的伍子胥逃亡到了吴国,公子光意思很明确,你不帮我那么你也就别想借助吴国的力量报仇,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伍子胥推荐专诸给公子光,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故事,吴王僚势力很大而且侍卫不离身,他们也一直没有机会,直到楚国办丧事,吴王僚趁机让自己的两个弟弟率军去攻打,结果却被切断了后路,一时不能回来,于是公子光知道机会来了。

刺王僚
相传僚非常喜欢吃鱼,公子光说自己有个非常擅长做鱼的厨子,于是邀请他来吃鱼,他提前把士兵藏在地下室,僚来的时候身边带满了侍卫,里三层外三层从王府到公子光家都站满了士兵,带着兵刃根本就无法接近,于是酒席中途公子光说自己脚疼,提前出去休息了,然后专诸就端着鱼上来了,他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当僚吃鱼的时候,他掏出匕首一下刺死了僚,接着自己也被士兵砍成肉酱,公子光接着让埋伏的士兵杀光了僚的手下,自立为吴王阖闾。
故事大致就是这样,我不想主观多说什么,即便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刺杀的描写也是寥寥几笔,我只想缕清一个脉络,这件事就等于是国家的军队在对外作战,然后国内谋权篡位君王被杀,我只想说还有比这更恶劣的吗?
是!后来事实证明阖闾是很有能力的君王,也是顶顶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可这样就能推翻这件事本身的性质吗?以结果推论过程怕是不妥吧?这是我多年前读完相关故事最大的感慨!专诸作为一个刺客是成功的,隐忍而且冷静沉着,甚至可以说是勇敢,可是这样的人真的跟义,忠能扯上关系吗?
我看到的却更多的是时代的悲哀,普通人为出人头地在乱世中的挣扎与渴望,专诸就是一杀手而已,为了功名利禄用自己的生命做交易罢了,他所谓的孝子刺客,在我看来也真没什么说服力。
记载专诸孝的有两个故事①专诸身高魁伟,孔武有力,有一日在闹事与人打架,其妻子赶紧回家告诉母亲,母亲对儿媳说:”把我的拐杖拿去,放在他面前“,当专诸看见这个拐杖,立刻就放下了拳头。②就是公子光让他去行刺,他却担心母亲的安慰,直到公子光承诺会把他的母亲当自己母亲对待,他才放心。

孝
我不想一口推翻说他不孝,但却也因此看到了更多以专诸为代表的布衣对出人头地的渴望与时代的悲哀。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盛产刺客?而秦汉以后就少了,到了隋唐以后基本消声绝迹?这就是时代的悲剧。
春秋时期是宗族的家天下,底层是根本没有上升通道的,国君的儿子还是国君,其余是诸侯,诸侯的儿子是诸侯和大夫,而平民的儿子只会是平民,就算想当兵也只有世家子弟才可以,也就是说你只要出身不好,除了遇贵人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机会上升的,这是真正的无路请缨,出人头地是遥不可及的梦,秦汉孝廉的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了这一点,再到隋唐科举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个现状,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所谓刺客杀手越来越少的原因。
任何人都渴望出人头地,从古至今从未改变,越是没有越是渴望,这是人性的特点。专诸也不例外,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孝需要打个双引号,因为在名利的机会与孝面前他选了前者。
在他刺杀还有前还有这么一个插曲,他母亲说她口渴让专诸去打水,当他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吊死了,母亲生前告诉专诸,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做名垂青史之事,不要因为家庭小事而遗憾终生,从这个插曲与前面的背景可以得到以下几点:①他母亲也认为男儿出人头地比什么都重要,为此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也曾侧面说明了这种机会多么来之不易。②专诸想要出人头地的欲望有多么的强烈,如果不是时不时的流露出这个情绪,自己的母亲怎么能如此果决呢?③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就算不是时代的共识,这也至少是当时这对母子的共识。
所以专诸的孝是需要打双引号的,专诸的刺客行为也跟忠义是扯不上关系的,不过是利益交换罢了,与我们今天出卖时间工作然后换取报酬无本质区别,只是他的行为需要用命来换,这更像是今天创业投机的一搏,要么钵满盆满,要么一败涂地,不适用与普通人的赌徒心态。
当然他最后赌赢了,阖间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来看看千古流传真真的孝是什么样子,李密《陈情表》不愿做官,奉养祖母。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如今,真的是上下五千年最幸福的时候。
当然关于专诸还有别的很多好玩的如:”惧内“”厨师祖师“”鱼肠“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能看到这里的肯定都绝非常人,小弟叩谢,如果可以的话,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