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走近宋词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走近宋词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作者: hl夜雨潇湘 | 来源:发表于2023-07-26 22:01 被阅读0次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双调小令,后用作词牌名。此词上下片共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yún]:竹。

    尊 同:樽。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舍,旅店。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作者时知杭州,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间)途经杭州的好友钱勰(穆父)而作。后苏轼也离开了杭州。

    上片:“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京城一别,不觉已是三年,奔走天涯,辗转在这人世间。首次句分别从时间、空间上点明了两人分别之久、为生活奔波,倍感辛劳,无奈。“踏尽”一词进一步体现了友人这几年的曲折坎坷。

    “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相逢一笑,好似春天般温暖。心底不起波澜,好似深深的古井水,高风亮节如秋天的翠竹。这两句写与友人见面时的情景,千言万语尽在这“一笑”中,同时反衬出与友感情之深。后两句用典白居易《赠元稹》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化用无痕,贴切自然。此处用了比喻及对偶的修辞手法,以“古井”、“秋筠”作比,赞美了友人的高风亮节,淡泊的心境,以及内心的坚守,读来也极有音韵美。分别的这三年,穆父在京城、吴越间奔走,现又将远赴瀛州,然而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词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奉诏赴密州、徐州、湖州,任知州县令,经历“乌台诗案”后,词人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所幸词人与友人仍不忘初心,友情弥坚,个中滋味,尽在这相逢一笑中。

    下片:“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你连夜扬帆出发,内心倍觉惆怅,送行时月光淡淡,云色微微。下片由上片的相逢转为送别,“惆怅”、“孤帆”,“淡月”、“微云”,意境凄清,一幅月夜送行图已在读者眼前。相逢总是短暂,离别依然漫长。

    “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离宴中的歌女也不必为离别而伤感,人生如旅舍,我也是匆匆的过客。结句情感由离愁转为豁达,劝慰友人的同时,也为自勉。面对无法改变的现状,无奈之怀与坦然之感相互交织,与先前的惆怅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此词为赠别词,情感真挚,情理交融,旷达中透出惆怅,洒脱里隐含着对人生深沉的感叹。文笔细腻,动人心弦。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宋词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jc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