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作者: 马歇尔·卢森堡
领读者:博庚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作者说——
01 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
02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03 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04 语言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分类,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等。
05 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
06 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
07 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什么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08 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
09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
#进行比较#
10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
11 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回避责任#
12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
13 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强人所难#
14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15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16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17 异化的沟通方式源自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同时也支撑着它们。
18 “不应该”、“应该”和“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这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小结#
19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20 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21 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
22 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
23 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领读者说——
-
当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需求去压制、评价他人,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导致了伤害或疏远,这是异化的沟通方式,在这样的沟通方式下很难达成共赢互利、互助互帮。
-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爱,当内心充满爱,有爱的根基和底蕴,才会有爱的觉察,带着这份觉察观察和感受他人,感知他人和自我需求,接收和表达自我的需求,获得最佳的沟通成果。但缺少爱的觉察,非暴力沟通无从谈起。
-
到底什么屏蔽了爱呢?成长过程形成的价值观让我们站在了道德高地,按自我认知做道德评价,凡符合我想法的都是不对的。这对不成熟的个体来讲,是一种束缚和压制。道德评价不是好的沟通基础,在这过程中没有表达出爱,有的只是自恋全能感,没有接纳和包容。
-
体会爱的基础是自我成熟度,当有了足够的自我,即独立而又懂得尊重,也就能够体会到爱,就不会去强人所难,以个人的价值观站在道德的高地去约束和评价他人,有的只是平和怜悯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