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最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就找了些书看。
多看看书总是没错的,最近在看玛丽莲•弗伦奇的《醒来的女性》,这是一本女权主义著作。
书中讲述了女主米拉从意识觉醒到活出自我的一个漫长过程。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好像能置身在米拉的生活中。
在镇上,米拉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女孩,可是由于现实中的种种无形枷锁,她屈服了,成为了一个“平凡”的人。
米拉按照母亲想要的方式长大,后来结婚也是为了逃离原有的生活,但没想到婚后的生活却更是让她感到孤独。
为了供老公读书,放弃了哈佛的入学;为了老公安心上班,主动承担家务;后来怀孕了,孩子都得米拉一个人带,这些所有的事几乎让她丧失了自我。
每天像个陀螺一样旋转,还要忍受丈夫的指责,后来丈夫的工作稳定,孩子渐渐长大,米拉和丈夫却形同陌路,直到丈夫提出离婚。
米拉终究醒悟了,她之前以为的救赎,不过是从一个牢笼,逃到另一个牢笼,自杀活下来的米拉,选择了为自己而活。
米拉30几岁的年龄,选择完成学业 ,回到了哈佛,去认识更多的人,体会更多的可能,在这里,她重获新生。
看到米拉的新生,我为她从心底感到高兴,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去改变的,因为世俗的眼光,总是会压的人喘不过起来。
2
朋友小九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和初恋分手后就一直单着,面对追求者,这姑娘嫩是可以做到岿然不动,把人当姐妹儿相处。
我一直不理解,一次聚会,趁着酒劲问她: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追求,是不是还念着初恋?
那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见小九这姑娘流眼泪,她说:你知道我和初恋为什么分手吗?都TM是因为这世俗的观念!是被硬生生拆散的!
我和他是高三的时候偷偷在一起的,后来我上了大学,他没考上就出去打工了 ,不管多远,他总能抽出时间到学校来看我,感情一直很好。
只是后来,被我爸妈知道了,听到外边人的闲言碎语,又打听了他家的情况。
我爸妈就不同意,说我现在还在读书,他已经步入社会了;还有他家庭情况不好 ,还有就是他学历太低了。我爸妈说我本科至少得找个研究生毕业的。
小九说着说着,又喝了一口酒,我问:那你就这样屈服了?!
她说:肯定没有啊,我一直拖着的,只是后来实在拖不住了,我爸身体不好,后来我妈说他一宿一宿的不睡觉,想的都是我的事情,也不怎么吃饭了,我怕他抑郁症复发!我能怎么办?
后来就放弃了,彻底的和他结束了。我不能赌,也赌不起。
听到这些,我也就能理解小九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过去了就真的能忘记的。
后来小九说:她现在就想为自己活一次,人生只有一次,我想把自己想做的事都做一遍,等到后面年纪到了,就听从父母的安排,去相亲,结婚。这辈子就这样了。
好似每个人都活在不同的枷锁下,总是会在无意识中给自己添加一些负担,或多或少,真正能够为自己而活,活出自我的人,只是少数。
3
人该是独立、平等、自由的,女性也该是这样的,可是很多世俗的观念却给女性带上了无形的枷锁:
在家庭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属,结婚后就是男性的所有物,就该操持家里的琐事;
在社会中,偏爱男性工作者,女性工作者总是被挑剔 ,而且同样的工作,女性的工资往往较低。
往往这些看似无形 却好似在人的意识领域里面扎根的东西才是最可怕的。
它会用这种意识去驱动着每个人的行动,让人对自己的行为毫无察觉,只会认为是理所应当,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
好像是整个社会的人,在自己的意识领域约定俗成一样。
一个女人20好几了还不结婚,那就是大龄剩女了;一个男人20好几了工作还不稳定,那就是不成熟;一个年轻人搭公交不给老年人让座,那就是不尊老爱幼。
可是,我们都不是那个人,我们根本不清楚别人的情况,不了解别人的想法,就没理由去声讨他人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
而现在这个社会中,这样的现象确实屡见不鲜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些无形的东西,让很多人都缩手缩脚的。
不敢做出改变,怕被人“说”。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可也就这么一次,我们为什么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呢?
如果事事都能顺人意了,那又怎会有那么多遗憾呢?
只能说跟着自己的心走,不辜负这一世韶华 ,也不辜负自己。
真正的觉醒该是从意识开始的,这样才能得到来自灵魂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