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教材给学生打开一扇探索新知的大门——云课堂《有趣的静电现象》听

用教材给学生打开一扇探索新知的大门——云课堂《有趣的静电现象》听

作者: 科学陈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3-11 11:34 被阅读0次

执教教师:陈红(成都市三圣小学)

一  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原课的知识目标及在本节课的使用情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呈现现象,实验)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多个实验,结论)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删)

二  值得借鉴的课堂环节

    1. 呈现概念

我的思考:为什么不呈现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聚焦疑问

我的思考:三个问题均指向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3. 解答疑问

1) 第一和第二个疑问采用的是直接解答解答时先简洁的说出核心点

2) 第三个疑问采用“实验-现象-结论”的探究法解答

我的思考:这个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采用相应的解答方法。演示的探究法是对学生解决疑问的科学技能的培养。这一部分让学生明白哪类的问题可以通过探究的方法解决,探究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

4. 回顾整理

5. 联系旧知

6. 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7.要点延伸-应用

四.值得学习的语言

我的疑惑

: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符号书写。

视频上的这样的

平时我教的是这样的:

我的解释:理解几个科学概念

正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我的理解是正电荷指向失去了电子的物体,负电荷指向得到了电子的物体

电荷

粒子:粒子并不是像中子、质子等实际存在的具体的物质,而是它们的统称,是一种模型理念。这种模型是球体,书写用表示。

所以我支持后一种写法,后一种写法表示的是带正或负电荷的粒子,而前一种写法粒子中电子和非电子的符号表示,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用这种符号表示 

具体理由:1.电荷指带正负电的基本粒子,2.粒子并不是像中子、质子等实际存在的具体的物质,而是它们的统称,是一种模型理念。3.这种模型是用圆圈圈起来的。4.既然电荷是粒子,那么失去电子的正电荷就是指失去电子的粒子,那表示就应该有圆圈。

学生的理解误区:1.认为静电是摩擦出来的。

我这样解释,适合学生的理解吗?

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

感悟:用教材教的实例体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教材给学生打开一扇探索新知的大门——云课堂《有趣的静电现象》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sq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