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守全
1952年中葡冲突,毛主席一个指示,彰显大国气派,不出兵强制,却让其窒息,获赔4.4亿。背后故事,大格局,大智慧。
焦虑不安。在三大战役的时候,解放军顺利解放广东一带,就让英国人、葡萄牙人非常不安。按照当时情况,一旦我军攻打过去,香港和澳门必定也就早早收复了。
留点空间。因为两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中国大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毛主席主张在条件成熟后,用和平方式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试探底线。拱北海关关闸,是国内通道,每月只开放6次,方便从内地向澳门输送粮食。随着中国出兵抗美援朝,原本就想把澳门占为己有的葡萄牙,仿佛看到了机会。1952年,葡萄牙在澳门关闸肆意挑衅我国,多次冲突,在边境炮击我方。两名战士牺牲。
关闸封锁。解放军封锁边界闸门,澳门立刻变成死城,物资进不了澳门。一时间,居民恐慌。同时,朝鲜战场上美国屡屡受挫,不敢在此事上吭声。葡萄牙难以淡定了,身后没有支持,又被断了粮草。
中间调停。当时中国与葡萄牙尚未建交,时任葡萄牙驻澳门总督史博泰,找到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和“澳门王”何贤求和。两人托叶元帅上报中央,很快毛主席指示:“大国从严,小国从宽。葡萄牙是小国,可以从宽处理。”谈判方式解决冲突。
三点要求。中方谈判条件:一、澳门当局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二、葡方作出正式书面道歉。 三、赔偿我方所有损失。马万祺和何贤传话:现在已是新中国,我方对美国人都不买账,更何况你们葡萄牙!
重大胜利。中葡双方经过15次谈判,澳门当局最终向中方递交道歉书,葡方从原警戒线后退50米,最后向我方赔偿4.4亿元人民币。这是我国在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
启示:
复杂问题难解,缓一缓会更好;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是决胜底牌;多元化发展,开放性前进;面对难题,放大格局,积极进取,历史终有答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