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叔和他的朋友们
34 卓尔山风情(二)

34 卓尔山风情(二)

作者: 苹果树appletree | 来源:发表于2020-09-07 12:51 被阅读0次

    从烽火台下来向右走,一条长长的路通向远方,遥远处是一些经幡和民族祥和塔。

    我们也不急着走到尽头,一路享受这些赏心悦目的美景,路的两边都是草地,矮矮的草色绿意盎然,走几步就会看到一丛丛一簇簇的各色的小花儿。

    记得我们看到第一处绿草中的野花,那姿态容貌数量似乎远远的胜过花海鸳鸯湖的小花,惊喜无限。在草地上站着、坐着、躺着、趴着,搔首弄姿了好一会,想象前面风光无限,只得恋恋而走。

    没走几步,豁然看到更多别样的小花,在绿草中越发多姿多彩,越发浓密,在清风中眨着眼,含情招摇着。又情不自禁的留恋不止,只愿美好的心情停留在这一刻,为着这些不知名的小花带给我们的惊喜。叫不出名的时候,我们开心的唤她们为“格桑花”。

    一路上一不小心,又碰到了从另一方向行进拐过来的二三队自己人的小分队。此景此情,心无旁骛路过这风景的每一组小分队想起来恐怕都会笑意盈盈的吧。

    我们这么多人,在这样一个仙境,悠悠然讨论了拍照的动作,着装的搭配。最后不知谁的创意居然身着圆披肩转起圈来,看着一个个像飞舞的蝴蝶,蝶姿百出,让大家笑声粲然。只是忙坏了各位摄影师。眼前已经眼花缭乱,随便你们怎么转,只一个劲的按按按!

    终于,几队人马分别,热闹久了,再不往前走未免辜负这大好风景了。前面是经幡。

    关于经幡,导游讲过,但我没听清。百度搜一下,如下:

    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到印有经文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小旗, 日落下的风马旗这一面面小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显然,风马旗在这里是直译。
    风马旗亦称为“风马经幡”。“风马”的确切意思是:“风是传播、运送印在经幡上的经文远行的工具和手段,是传播运送经文的一种无形的马,马即是风。”藏民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这种意识是用经幡上印有一匹背驮象征福禄寿财兴旺的“诺布末巴”(圆锥形火焰图案)行走的马,以及印在经幡上的咒语、经文或祈愿文的图像来表达的。

    我们走过经幡的时候,有两位小朋友身着藏族衣服正在拍照。

    我很羡慕朋友在云南拍的穿着云南民族服饰拍的照,瞬间江浙女子成了云南美女(叫什么族来着忘记了,因为花色太多了)。

    我也曾穿上维吾尔族服饰,装扮过翠羽黄衫,虽然没有青桐的飒爽英姿,但也总以天山女儿的姿态在天山湖畔站了一回。

    不过我却对藏族服饰没有试一试的愿望,也许更多的在于欣赏吧。看到他们的样子,我会想到藏族舞蹈,会想到他们边跳边唱《农奴翻身做主人》《北京的金山上》,更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历史上的脱了一个袖子的农民起义军,是否是黄巾起义。

    走过经幡的时候,只听导游讲过,便知这一定与藏民的文化信仰有关。但没留意是什么,只觉得五彩缤纷的甚美,造型像是一个大大的镂空帐篷,矮矮的大大的圆锥形,各种形状(方形、条形、角形)的小丝绸样的布块构成长长的一条,这样的一条条又伞形似的构成一个经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4 卓尔山风情(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uc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