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太多小姐
知道韩寒,是因为那本风靡校园的《三重门》,那时除了知道韩寒是个外形俊朗的帅哥,一无所知。真正喜欢上他,喜欢上他的作品是那本《1988,我想和世界谈谈》,看这本书时是刚毕业那会儿,那时每天晚上睡前,看的,想的,都和世界有关。
看完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后,我只是记得,公路平地,蓝天白云,飞沙走石,还有萌萌哒的阿拉斯加。
电影在一片爆炸声中开始,浩汉的房子,瞬间灰飞烟灭。韩寒的电影,和他的书一样,充满情绪。城市的高房价,是多数人心里的痛。蜗居,分居,很多深厚的感情,到最后都敌不过一纸房产。
毁掉房子,于韩寒,可能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刺激而又爽快;毁掉一切,于电影中的浩汉,却意味着从此颠沛流离,再无后路。韩寒用轻描淡写的笔墨,了了勾勒浩汉心中的痛楚,却引发笑声起落。
我想,有时候就是如此,自己眼里的惊涛骇浪,不过是别人眼波里的笑话。选择无奈地重新开始,有时只是因为残局已经无法延续。
浩汉,如同他的名字一般,在人生的汪洋里浩瀚起伏,几经波澜,干过很多事,走过很多路,见过很多人,听过许多道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浩汉自以为的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到后来,也只是学会了和冰冷的现实打交道,习惯妥协,习惯怀疑,从此失望。
告别周沫,仿佛是场祭奠青春的仪式。正如电影里所言,社会犹如巨大的片场。我们都是这片场中的一员,如同穿上刑具、在台上演戏的周沫一般,在看似光明的梦想中摸索,承受负担,戴着假面。
憧憬中透着冰凉,用浓妆艳抹掩饰内心的荒凉,被现实和责任的刑具绑在原地,又禁不住一再回头。相聚片言,浩汉已经走远,周沫却仍在回头,也许是在回首起初和开头,回首青涩和单纯,也或许是在告别规劝十岁后要停止喜欢浩汉的自己。
克制和放弃,是成长的第一步。
在社会的磨砺中,能驾轻就熟地学会很多技巧,懂进退,知取舍,却最终忘记了感情本来的样子。
在周沫眼中的幸福,也许和浩汉的不一样,所以彼此明白,无论如何回首过去,都敌不过命运这个导演的一句“咔”。周沫,选择了往前看。
未来是个什么样子?妈妈告诉我,顺其自然。于是,江河顺其自然地做了地理老师,顺其自然地发配西边,顺其自然地爱上苏米,顺其自然地写书成名。
未来从来就不是一个完美的答案,更没有完整的形状,我只知道,想要的,不止顺其自然。
他是理想的,他相信苏米一定不是小姐,所以他劝苏米从良;相信阿吕和妻子的故事,所以觉得他行骗一定有苦衷;相信即使没有看遍世界也有世界观,相信人间真情至圣所在。
他的世界,单纯美好。尽管最后,无可奈何花落去,苏米还是选择了离开,阿吕的车再也没有回来,却依旧没有剥夺他对美好的希望和内心的追逐。
上天的安排,也许真有冥冥之中的注定,他听从发配西边的安排,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且自觉赋予意义。我始终相信,那些内心坚实笃定的人,总能将生活过成想象中的样子,顺其自然而不放弃努力。
在爱情的美梦里,一清醒,就疼痛。如果不是刘莺莺告诉浩汉真相,也许浩汉此生就做着一个巨大的美梦生活,也未尝不快乐,至少心中有一个英雄的父亲,一个素昧谋面的梦中情人。
撕开真相的大网,是一层一层疼痛的挣扎,是一点一滴的纠缠的束缚。绿色的台球桌,隔着的是刘莺莺和浩汉天与地的心灵距离。有些谎言,没有恶意,却令人清醒地明白了彼此的距离。自己深爱多年的梦中情人,原来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
多么狗血的剧情!然而生活,有时又何尝不是这样狗血得令人发指,绝望得令人节节败退。已是黄昏独自愁,欲语泪先流。一句“喜欢就放肆,爱就是克制”,令浩汉克制了自己,佯装轻松,无言以对,无奈告别。
时间的魔术手,举重若轻,总是轻松拿捏地将我们轻易地变成了泥土沙石,打磨成任何的形状,填补任何的空缺。
夕阳西下,阿吕驾车绝尘而去,渐行渐远。曾经以为是患难以共的兄弟,到头来美梦成空。从来都愿意去相信一个人,直到跌入深深的教训之渊,万念俱灰。以为情比真金的兄弟情,也抵不住一辆车的考验。
漫天飞舞的黄沙,裹挟着点滴真情,醉时同交欢,醒后各分散。浩汉和江河,分道扬镳。谁都不愿意把未来交给虚无缥缈的命运,却仍然希望对方能过得幸福开心。两人都希望把阿拉斯加留给对方,陪伴对方。
也许因为了解情深难却,所以明白真情可贵。
然而生活的最后,我们都往往宁愿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一条狗,听天由命,也不愿主动选择和挽留。
镜头越拉越远,阿拉斯加最后跟着江河走了,跟着韩寒向往中的理想走了。我想韩寒最后还是不想吹尽黄沙,揭穿人生的真相,还是宁愿留一盏温暖的灯,让我们相信,只要前方有光,就有灯塔和方向。
聚有时,再无期。到不了,回不去。那年,你道相见了无期,我言相思了无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