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米森躁郁天才四部曲
《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
《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下)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上):躁郁症与伟大的艺术巨匠》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下):躁郁症与影响世界的人》。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免费获取
作者简介: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及情绪性疾病中心主任,同时也是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的荣誉教授。曾当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女杰”。.
杰米森曾荣获美国及全球诸多科学奖项,包括2001年获选麦克阿瑟奖,2002年获选哈佛大学杰出学者,2003年获选牛津大学利奇菲尔德学者。杰米森同时名列全美最佳医师之列,重点研究方向为躁郁症基因基础。她也是戴纳机构躁郁症基因基础研究的临床主任。..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
内容简介: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的作者杰米森这样形容它:“一个迷人但足以致命的敌人与同伴”,当躁郁症降临,“我的心灵似乎在自我竞速,想法纷至杂沓,脑内充满未及厘清的神经活动”,不受驾驭,如脱疆野马的心灵于是带来种种疯狂的行为,如:毫无节制的购物,各种幻觉的产生,不断说话,精力旺盛,无需睡眠,就像燃烧生命的火力突然加热到平常的一万倍、一千倍,然后,这一切又嘎然而止。躁郁症到底是什么?
精彩书评:
壹:
本打算看完之后再写些读后感一类的,今日在图书馆复习得困倦,在书架间遛达之际,突然冒出了一本叫<天才向左,疯子向右>的书.思忖这一左一右是不是人的左脑和右脑之时,看到了书的本名--Exuberance:The Passion for Life.只有库本了.本身打算回宿舍睡觉的我立马对这新异刺激产生了兴趣.
先说那本<天才与疯子>.作者大抵并不是那种接近精神病的文人,是个正常人,因此也可以说并不接近天才.作者大略是读过很多书思过很多考,书写得很踏实很真诚.它对应了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各类科学家甚至经济学家和精神病现象.当然,我觉得有一部分是相当牵强的.比如强迫症对应了各种家的使命感,作者举例子如玄奘、白居易、陆九渊、毕达哥拉斯.然而强迫症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器质性的还是纯粹精神层面的仍难以定论,而且强迫症似乎只能算是神经症而绝不是精神病,那么作者的这个"疯子"是如何定义的呢?也许失眠在作者的分类中也变成了疯子.还好我怎么算都还不疯.
不过书中谈及的问题,即天才和疯子到底相差多少,还是值得探讨的.他把天才都当作疯子了.我却觉得应该把疯子当天才才对.这样精神病院才能真正脱离那种牢狱般的有始无终的生活,才是治愈的希望.
"热情的生活"则完全不同,这才是我所想的,我想要的.书倒没仔细看只是随手翻翻,却的确给我带来了震撼带来了共鸣带来了灵感.也许这便是心理学家和文人的区别.心理学家能做一个非常棒的文人,而文人却少有成为心理学家的.
整本书里都充满了"热情洋溢"是让我感动的地方.因为书的前言部分介绍说作者是心理学家同时又是躁郁症患者.而且本书成书的过程正赶上作者的丈夫弥留.她说:"虽然每个人的性格多少是天生注定的,但是态度可以改变,对生活充满热情,这才是生命的终极确证."
该作者是戴纳机构躁郁症基因基础研究的临床主任,书中写出了她更关注躁郁症的积极情绪,抓住这些,放大,是让躁郁症成为天才的最佳出路.然而书中写的研究还都只是初步,真正到治疗方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是看到了一丝光亮.
我相信,那些人不是精神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只是大多数人送给他们一个名字,叫精神病.
贰:
这是一本书的名字
应该是08、09年时候很流行的一本书
所以我也大概是在那个时候下下来装在手机里面的
(其实我这种下电子书放在手机里面,对于讲究版权的作者们,明明是不可取的做法,而且我也越来越觉得真的还是实体书看起来比较有感觉)
我想之前我是应该被书名(标题党)所吸引吧
前几天 我花了好几天时间读了大概一大半这本书
这本书的原作者大概是一位心理师或者是关于研究精神病人doctor吧
她(貌似作者应该是位女性)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跟她的病人做交流
首先这个交流是平等的 她没有在开始的时候就把他们当做人类中的异类
而是很耐心的用他们的方式走入他们的世界
然后记录下来谈话的内容
剖析这些所谓病人的内心这样的一本书
所以这本书大概是有很多个(没有读完,还不知道有多少个)对话故事组成
每个故事背后 其实都有很多的故事
在以前我一直认为天才和疯子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割线
我很强烈的想知道,这一条分割线到底是怎么界定的呢?
其实慢慢的我发现 疯子和天才之间的界定
并不是来自于物质世界里面真正存在的线或者界面
而是取决于界定的人
来反观我们所称为天才的那些人
无非是在有限的时间(通常是极短)内做了我们都可以都明白、可以理解的事情
或者做事的人可以通过自己浅显的表达让各位看客明白 这位天才在极短的时间内做了什么
所以你看 我们称那些五岁就会读报纸的人为天才
我们称那些年纪轻轻上少年班的孩子为天才
我们称那些我们平凡人需要十年完成的事情 而那些天才只需要十天做完的个体们为天才
而疯子呢?
我们总是认为那些做了我们大部分不理解的事情的人为疯子
其实疯子很多时候(书上说)是知道所谓的正常人(大部分人)认为他们是疯子的
只不过他们要么不乐于去表达,要么不屑于和这一帮平凡人去解释的,更有一类疯子们的表达是你们听不懂的(其实爱因斯坦就是这类人)
(当我打下这段话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去到了哪个灵魂附体。。。)
“镇馆之宝”是一位类似于爱因斯坦的天才
他可以去到时间的尽头
他可以知道如何去解释四维的世界 还可以知道如何让四维世界中第四唯(时间维度)停止
他认为如果一个唐朝人很努力的到了我们这个国度,学习了我们发达的科技知识,然后再回到唐朝,那就如同现代人类去到了1000年后再回到现在的人类世界,所以是你们这些肤浅的现代人不能理解的吧
他这样把深奥的相对论和电子离子原子论描述了之后,连我都相信他具备这样的“异能”(但是他说他不是有特异功能,而是他的认识到了一般人不到的认识高度了)
(其实我后来上豆瓣发现这个书好像是分成几大部分的,每个专章都有一个主题,有的讲儿童教育的,有的讲读物的,但是因为我下的txt文件,那些分割大概被一些无聊的广告替代了)
很有趣的是还有一个曾经被人称作五岁可以读报纸的天才,而长大了变得自闭的漂亮小女孩
作者用了七个月才走入了她的心灵
女孩才答应像阿拉丁神灯一样回答三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是她为什么总带着一副黑框眼镜
女孩的回答是她可以看到每天的色彩
如果当天的色彩是蓝色的,那代表那天将会有幸运的事情发生
如果当天是粉色的,那代表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她不喜欢粉色
而她最不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因为她奶奶去世的时候,她看到了红色
而这个世界 也只有她奶奶相信她可以看到每天的不同的颜色
当她带上了黑框眼镜之后 她便可以看不到这个神奇的颜色了
这是一件多么有趣和神奇的事情啊
我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还有一只神奇的小女孩
可以将所有的人都看成一种动物
只用类似像我们画素描时眯着眼镜看就可以了
更加神奇的是 她看成的这种动物可以非常准确的抓住被看人的外貌特征或是性格特征
你看 你说她是疯子还是天才呢?!
其实天才和疯子没有明显的界限对不对
重要的是
我们可以心无芥蒂的去看这个世界
我们可以坦然的去面对这个世界
我们可以毫无保留的去接受这个世界
我们可以不要随随便便的妄想去改变这个世界
《躁郁之心》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全球躁郁症研究顶尖权威、超级畅销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以躁郁症患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撰写的权威之作,为我们细腻呈现了自己从少女时代起与躁郁症纠缠的心路历程。
作者杰米森记录了自己从第一次躁郁症发作,到本书完成的近30年时间中,与躁郁症共处的点点滴滴。本书呈现的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让一个深受躁狂和抑郁双重情感障碍折磨的病人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一个游走在兴奋和低沉边缘的痛苦灵魂,帮我们真正走进躁郁症病人的内心。作为一个躁郁症患者,杰米森是如何成为了躁郁症专家?躁郁症患者的身份给了她怎样的困扰与帮助?她又为躁郁症患者们做了些什么?本书将一一解答。
因为杰米森的勇气与坚持,不仅可以帮助病患正确看待自己,还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社会对心理病患持有的偏见,掀起了一次超越偏见、接纳心理病患的浪潮,更推动美国国会立法实现了心理病患的保险平权制度。本书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超过20周,获《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大奖,全球15种语言发行。
精彩书评:
壹:
在<An Unquiet Mind>中,Jay讲了自己在UCLA本科生时辅导盲人学生统计学的一个故事。她和盲人学生关系密切,也经常听他讲作为一个盲人在大学中遇到的困难、对他人的依赖,渐渐地认为自己对盲人的生活有所了解。直到有一次,她应盲人学生的要求在盲人图书馆内为他辅导,而不是她的办公室。在一片黑暗中,她困难地摸索进图书馆,摸索进阅读室,充满恐惧地听着黑暗的屋子里几个学生仔细聆听上课的录音。她感到脊背发冷,直到她的学生站起来打开了灯,哗——满室光明。
“那是生命中众多清晰、坚定的时刻之一——你意识到你之前什么都没有明白,你一点也不理解别人的生活。”
在心理学课本上扁平的“躁郁症”,症状一二三四,有遗传性,有诸多危害,发病率某某。但在真正患病的人那里,所有的统计数据都再无意义。
情绪是自己的,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应当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你所接受的教育、受到的外界影响都在告诉你你心情的起落是你的问题。你不愿意接受锂剂治疗,那是软弱。在狂躁期,生活中每点细节都清晰生动,你身体里充满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你的大脑活跃思想流畅,而锂剂使你再也找不到充沛的能量、变得麻木迟钝起来。但是不用药又使你在狂躁发作后惊恐,你激动时自我觉察不出自己的没有逻辑,又在恢复正常后看着自己留下的一团乱麻内心恐惧。抑郁时生活暗淡而没有希望,你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更看到了自己对他人的伤寒,甚至决定用过量锂剂自杀⋯⋯
还有他人的支持与不理解的眼光。“我对你感到失望,你竟然想过自杀,这多么不负责任。”你只觉委屈,无论是基因,无论是强大的如海水般倒灌来情绪,他人都不了解。
“你什么都没有明白。”
Steve Bruce讲社会学,他列举了诸多社会学比起自然科学中不够科学、研究困难的部分,有无法做试验只能“准实验”统计,有研究的对象里包括自己所引起的扰乱,有无法像物理实验一样验证结论而只能以概率描述“猜想”,但是在这层层困难之后,还有孤零零的一条我们更有力的武器——我们研究的是我们自己,人类拥有同理心,更能明白研究对象的行为逻辑。
阅读是一场旅行。我窥伺到他人的生活,随着她欢笑落泪,跳出了自己生活背景、文化观念的条条框框,了解到冰冷的统计数字背后的情感,痛苦和欣慰。
Jay的这本书出版后引起很大轰动,她因为坦白出了自己的生活而毁掉了治疗师生涯。但是这真挚、感人的叙述所讲述的故事,自对岸喊来,其中不仅有悲伤和痛苦,更有对生命中爱治愈一切的感激,有理性的叙述引起人的同理心。书出版后,引起很大争议,但更多狂躁症甚至精神疾病患者得到了关注和理解,这也许就是她把故事写出来的意义。
贰:
纠结的生命,需要乐观。
躁郁症,其实在我看来,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极端情绪化,得了这种病,确实是件很倒霉的事。心里得不到平静,总是处在某种饱满的情绪中,或高亢,或抑郁,不得安宁。躁,郁,没准是一种恶性循环。在你的情绪处于极度高涨一段时间之后,身心必然会疲惫,而正是这种疲惫加重了压抑的程度,接下来,被抑郁压得喘不过气就需要释放,就躁狂了。当然,事情肯定不会像我想象中这么简单。
感觉上,似乎就是游走于天堂与地狱之间。没错,你能得到很多更加鲜活丰富的人生体验,甚至可以凭借那种疯狂的状态做成很多事情,但是随之而来排山倒海的悲观情绪却是让人难以招架的。 你会怀疑生活,怀疑人生,“我们的感受中有多少色彩来自于幽深的心灵底部?我是说,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感受?”甚至选择了结这一切。
但是杰米森真的是个很幸运的人,无论如何,她的家庭对于她的支持和理解,以及她周围的人对于这种疾病的了解,对疾病的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杰米森的描述,你能感受到爱的力量。母亲的照顾,哥哥的关心和支持,以及爱人,朋友间的理解,宽容,这一切都是她的幸运。
就像杰米森自己说的,由于躁郁症,她感受到更多的东西,感受也更加深刻,因为经历过所有的冬日,所以也能欣赏春天,因为死亡如紧身衣一般,所以更了解生命的意义,因为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所以慢慢了解了关心,理解和豁达的价值。她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无论发生了什么她总是乐观的,我相信,她的乐观救了她很多。
如果你对心理学,精神疾病感兴趣,那么这是你了解病人的第一手资料。
如果你爱看小说,或是有窥探欲,那么这是一本有起伏的,生动,感性的私人日记。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免费获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