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形式的恐惧:害怕、紧张、不安、压力、烦恼都是由于对未来焦虑过度引起的。
鉴于未来的都是未知的,可以说,未知恰恰是恐惧之源。
当未知变成已知,恐惧也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如何战胜内心的恐惧?
1、把引发你内心恐惧的未知,全部写下来,列个清单。再针对这些“未知”,一个一个去把它们变成“已知”,当你这一切都成竹在胸、智珠在握时,哪里还会有什么恐惧?更多的将会是自信。
当然,你不可能做到什么都尽在掌握的,但只要你对未来的、未知的事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的恐惧就会少很多。
2、意识到这一点:愤怒也是恐惧的一种。人类在面对危险时,无非是这三种应对策略:打、僵、逃。
“僵”是坐以待毙,“逃”还略有生机,唯有“打”是最有勇气的。但不管是“僵”、“逃”,还是“打”,本质上都是恐惧的。
只不过,唯有“打”将这种“恐惧”化为了“愤怒”。
也就是说,恐惧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但你完全可以把压力变为动力,将恐惧化为愤怒。
3、针对你最害怕的事情,反复去练习。练习是恐惧的克星,熟能生巧,熟练也是最好消除恐惧的方法。
蔡崇达在他的《命运》一书里写到,他们村子里的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开始参与死亡侦探赛,聚在一起,天天琢磨着身体的各种征兆,切磋着各种杯弓蛇影的线索,像在百米冲刺的起跑线旁的运动员,竖起耳朵,随时听命运发出的枪声。
而一旦感觉到大限将至,就将卧室里的大床搬到客厅,然后自己躺在床上静待死亡的来临(闽南的某种习俗)。其中有位老伯,练习了三次,每次都预判错误,直到最后一次才成功。
你会发现,当死亡这件最令人恐惧的事情,都成了一件可供琢磨、能够练习的事情之后,也将不再可怕了,甚至是一件富有仪式感的事情。
那其他的任何事情,又有什么可恐惧的呢?
4、找到意义,意义总会驱走恐惧,哪怕这意义很多时候是迷信。
“好人有好报”、“来世”、“天堂”都是某种程度上明确的“意义”。
重要的是,在面对巨大的未知的恐惧时,这里有条明确的路,只要有条明确的路,多难走,都会让人很心安。
就像尼采所说的,当你知道为什么而活,你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我添一句,当你知道为什么而活,你就能直面任何形式的恐惧。
以上,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