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 重在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明白文章“写了些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三个环节。
以肖培东老师教授的《老王》一课为例,肖老师是这样进行教学流程的:
梳理文章内容---闲话重千钧---对话悟“愧作”---闲笔悟深意。
“梳理文章内容”聚焦“老王”和“我们” ,从一个看似随意的称呼, 整体把握文章“写了什么”, 初始感受“老王”和“我们”的情感;“ 闲话重千钧”和“对话悟‘愧怍’部分从“怎么写”的角度,聚焦这一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即“从转述对话”和“直接对话”两处“闲笔”,去深度理解老王和我们的情感 ;最后的“闲笔拓深意”则是“为什么这样写 ”的角度,聚焦“看似随意,实则深刻,透露出了那个社会的特点 ”“闲笔”,在一个时代中拓展理解文章的深意,读懂散文中的“这个人”。 整个教学紧扣“闲话”,从“写了什么 ”到“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 ”这是缘着一篇文章的肌理在教;从读文到读人,到读出我们自己,这是遵循了散文阅读的一般规律 。
而肖老师执教的《紫藤萝瀑布》, 课堂流程是这样的:导入课文,一如既往的简单,入题后要求学生读书,结果,一学生将文章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读做了“我不由加快了脚步”,肖老师敏感地抓住这一意外 , 索性将这成为新的导入,顺势问学生 你为什么读错了?能不能将开头这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改为“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打开,不局限于原文的写法,而且很巧妙地过渡到了品读描写紫藤萝繁盛的句子上,从而完成了文章“写了什么”的教学环节。然后,肖老师又提出第二个思考: 宗璞先生描写紫藤萝花,你最想向宗璞先生学到什么,这个环节是基于对上文充分的读展开的,由浅入深,学生的发言也多是针对文章的写作技法, 比如:细节描写,修辞运用, 人物合一,以动写静等,一个“你”字把学生摆在了主体地位,一个巧妙的问题完成了课堂“怎么写”的教学环节。最后一个环节最有厚重感,肖老师以作者“为什么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句。 同时, 老师又引导学生 思考紫藤萝花说的那一句话,也能够阐释作者悟出的人生道理, 从而聚焦“我在开花” 这句话的赏析感悟, 并通过这这句话的不同重读方式的演练,让学生感悟到,这句话是紫藤萝花热爱生命,珍惜现在,勇于实践,创造美好的心灵宣言,抽像的哲理也成了开在心底的花! 整堂课,老师以“浅浅的”话语不经意间既分享了打通文本、生活之间藩篱的方法, 又巧妙地将推理过程内化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很有深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