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对于这么专业而严谨的话题,只是从众多的资讯中经过自己的过滤和思考,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摘取和整理加上极少量的自我理解。
❶关于它的名号:
武汉肺炎,这四个字不管是打字还是发音我都觉得挺别扭,记得曾经有个人说过,这有些地域歧视;然后接着专家说,这是属地照顾,突显重点强调。还有叫它sari。不管怎么说,它现在已经有了官方是名称新型冠状病毒,也有人简称之“新冠肺炎”挺奇怪的。更习惯称之为新型肺炎。
❷关于它的性格:
这个病毒很狡猾,很隐蔽,传播传染的方式,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当事人毫无症状而身边的人已经被传染致重病。粪便里有活病毒,电梯,扶手等都可附着,我是个怕麻烦的人,真的只能不出门不出门,记不住那么多注意事项。
❸我们对它真的束手无策吗?
虽然科学家对于这样一种新的病毒,关于它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传播机制、易感人群等的了解还非常肤浅,但它作为冠状病毒大家族的一个成员,有些基本特征具有共性,包括病毒存活时限等还是在我们的科研人员的掌握之中。平时,经常多提醒自己不散播负面能量,相信国家,相信那些默默为科研做冷板凳的科学家,不盲信,双黄连这样的事就会少许多。
❹我们老百姓用什么方法自我防护?
目前我们全国上下呼吁和采取的隔离,网格化社会管理,从基层起由一个个小单位落实,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社区,小区,村口把守盯防,减少进出。具体的方法,足不出户的隔离,既有原始的一面,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这种方法在本世纪初美国瘟疫时有过成功控制的效果。
勤洗手,与人间隔1.5-2米以上,不揉口鼻,不碰眼睛。只是我们这么个十几亿的大家庭,要做到真的好难,尤其需要同心同德。
❺我们真的能够战胜病毒吗?
人类历史上真正根除的传染病极少,天花是被完全消灭的,还有即将被消灭的小儿麻痹。更多的情况还是只能控制它大规模的流行、通过疫苗来阻隔它流行。就像非典最后也是随着季节炎热会自行离去,人类还有局限性,但不影响我们努力不止。
❻还有哪些不为我们所知的?
陈薇院士表示: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病之后重在休养,过去很多康复者不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浆; 在政府推行免费治疗、医务人员献身拼搏的大环境下,在康复患者和医护人员同心同德,为病友们作出贡献的时刻,可以倡议从立法层面要求康复者在知情同意、符合伦理、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捐献宝贵的血浆,用于他人的急救,形成社会互助。
❼怎样的机制能让我们免于历史重演?
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别管这个病毒是来了还是走了。还可以采用双团队互相学术PK促进,这样国家投入的经费比现在这种情况少多了,还能花在刀刃上。最关键的是,一旦某种疫情发生,就能迅速找到最权威的团队,即使出了事故也知道打谁的板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新型冠状病毒一来,谁都觉得自己能做,但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资源不够聚焦。关于这点,和孩子也说道说道了,需要有人不追热点,不追高薪,甘于寂寞,为人类做贡献,这不是空话,非常时期能够感受它的切身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80334/4dd4ff23ec22ff10.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