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读书散文
黄帝内经·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3(3/10,全译,定稿)

黄帝内经·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3(3/10,全译,定稿)

作者: 老黄历择吉 | 来源:发表于2023-12-28 14:21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灵枢经
九针十二原第一
3/10


原文: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衡,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译文:

凡是以针刺法治病,须以平衡气血为目的。

对气不足的患者,须以“补”的刺法来充实有亏缺的正气;

对气过盛的患者,须以“泄”的刺法来放掉过剩之邪气;

如果皮下有瘀血,就用针刺法导引使之流出;

如果邪气胜过正气,就用针刺法放出邪气,使邪气放空或虚亏,不致胜过正气。

《大要》记载:针刺时慢进快出,是补实脉气的刺法;快进慢出,则是泄放脉气的刺法。

论及泄气和补气的针感,得气时患者会感到若有所得,而失气时会感到若有所失;

医者所体会到的针下气感之前后变化,乃补刺后感觉针下比先前更满实,而泄刺后针下比先前更虚空;

行泄刺与补刺时,补刺后针下较先前若有所得,泄刺后针下较先前若有所失。

补正虚、泄邪实,是针刺治病的要领,其以九针来操作最便宜。无论补气、泄气,都可通过具体的行针手法而实现。

行泄刺法泄放病气时,须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专心持针:先等待时机,候得病气临至,当即用力快速刺进,并摇大针孔,使表皮针孔处肌肤相分离、得以沿针尖从皮下导流出致病的邪气;待放出病气后,立即按压住针孔处皮肤,再从皮下缓缓抽提出针尖——这样操作是为了在泄放邪气之后,保蕴住体内的正气,使血不散出,正气不泄失。

行补刺法补强正气时,由于不必专门等候病气,差不多随时刺下去都行,刺下去后可以让针驻留在皮肤里,过一会儿再拔针——不像泄放病气的操作那样,医者须始终持针,专门算准病气到来及其被放空的时机,准分准秒进针出针——因此,与泄刺相比,补刺时看上去比较随意,医者给患者不紧不慢地缓缓插针后,就好像忘记还有拔针任务一样,漫不经心,任由针尖插在皮内,然后针具离手,医者可以去忙点其它事情,等仿佛想起来这位患者时,再来拔针。

出针时要双手操作,一只手事先在针孔附近推摩,以求尽力闭合住针孔处皮肤,待时机成熟,另一只手便迅疾抽针。

这样操作,则补刺时,无论进针还是拔针,均能令患者基本毫无感觉,就像蚊子或蝇虻飞停在皮肤上那样,几乎觉察不到;

且进针过程须缓缓慢慢,看起来犹犹豫豫、磨磨蹭蹭,仿佛想刺进,又仿佛不想刺进;出针时则须眼疾手快、越快越好,犹如琴弦意外断绝之遽猝。

此时,配合用按摩手法使针孔处的皮肤左右合紧,这样,补进去的气就停留在经脉里:皮肤上的针孔既然已经闭合,经脉中的正气就必然得到补强,变得比先前更充实;

如果此时皮下有出血,须立即挤出。

行针的时候,以握持针具的手指坚紧有力、精神高度集中为至宝,垂直下刺,不偏向左右,精神须专一到能精确分辨极细微事物之间的差异,比如说能一根根分辨秋天叶片上稀枯的毫毛。

医者在行针过程中,须始终观察体会针刺处的神色变化,仔细体察针下的血脉状况,再决定是不是可以刺入?或是不是可以抽出?像这样谨慎操作,才能避免行针失误。

行泄刺法时,进针的时候,要注意留心针下皮肤、以及左右两边皮肤上,神气的微小变化,始终全神贯注,就能知道病气有没有到来、以及其有没有被泄出。

血脉总是在腧穴的位置区域横布,可以被清楚看到,其跳动能被清晰摸到。

(未完待续)


上一篇:黄帝内经·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2(2/10,全译,定稿)

下一篇:黄帝内经·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4(4/10,全译,定稿)


推荐篇:猴子森林1~121


相关文章

  • 治病求本,灸十二原穴,补元气,祛病快

    《黄帝内经.灵枢经》开篇就是《九针十二原》,可谓针灸治疗大法的根基! 其中特别强调十二原穴: 【原文】五脏有六腑...

  • 中医九针微创疗法新解

    九针是古代九种针形的统称。出《黄帝内经》。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

  • 2020-11-12疏忽了眼前的红灯

    本周亲子共读:《易经·系卦传》序卦传下;《文启学蒙》78 黄生借书说 袁枚; 《黄帝内经 灵枢上》九针十二原第一 ...

  •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章要点】 一、详细介绍了古代所用的镵针、员针、提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九种针具的形状及其用途...

  • 九针十二原第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

  • 伤寒笔记:第3篇_太阳病提纲

    伤寒笔记:第3篇_太阳病提纲 在2016年我重复读伤寒论,2017年-2018年重复读黄帝内经的素问和灵枢经。 把...

  • 原络疗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

  • 诡医笔录18 九针(1)

    《灵枢· 九针十二原篇》:九针,即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 “彭彭彭!...

  • 小程序定稿2

    小程序定稿3

  • 今天写点啥好呢?

    说句实话,本来想着写《皇帝内经》的读书感受,但是读了《灵枢》部分第一节 九针十二原:针灸治病之概要 却也没啥感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3(3/10,全译,定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ad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