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识的边界》

《知识的边界》

作者: 岁月不减深情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20:33 被阅读0次

一,破除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偏见

第一,纸质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第二,现代人们的焦虑,不是因为信息过载,而是因为过滤器失效;第三,网络上虽然存在回声室效应,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第四,事实失去了它古老的作用,不再是知识坚实的地基。

把读纸质书理想化、浪漫化了。在很多人看来,纸质书有种文化感,很容易让人产生怀旧情绪。

纸质书上的知识真的“更成体系”吗?书籍这种一页一页装订起来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它的内容大多是按顺序展开,作家的思路也就被它限制住了。温伯格打了个比方,作家在写书的时候,论证一件事情的思路就像一条小路,他会带着读者从 A 地到 Z 地,这么一路走下来,每一步都要仔细推敲。如果有什么和这条小路不同的观点,或者是从主观点分支出来的小观点,都会因为怕干扰了读者的注意力而被删掉。这样得到的知识是应该是一个链条,要说“成体系”,恐怕还要读者自己多多搜罗资料了。

第二个偏见:互联网让我们陷入了信息过载的焦虑。

在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有信息过载的问题。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就说过,一个人拥有他穷尽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有什么意义呢?

“只要时间世代延续,书籍的数量就会一直增加。总有一天,人们从书中学习东西,就像是从浩瀚的宇宙当中直接学习一样困难。

今天的问题不是信息过载,而是新式的信息过滤器失效了,比如说,以前的过滤器有报纸、百科全书、教材,它们是有权威性的,会帮读者筛掉大部分信息,这样就缓解了人们对信息过载的焦虑。

而互联网的一个特征,就是信息几乎不会被真正地过滤掉,它们永远都存在。

二,互联网知识生态系统

温伯格说,在金字塔模型中,我们处理知识最基本的策略就是过滤、筛选。比如我们会设计一个复杂的过滤系统,过滤掉大多数人写的东西,只剩下精品才能发表出来,那这个过滤系统可能就是杂志编辑部。这种靠中央权威机构来过滤的模式,就是金字塔模型。我们的商业、文化、科学、政府都是围绕着中央权威来运行的。

互联网塑造出的、全新的知识生态系统是什么样的呢?分别从知识的本质、知识的生产方式、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人们思维的形状,这四个角度来描述。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书本上固定的文字,也不是网络上的信息,而是网络本身。知识的生产方式正在从“传统的专家”向“每个人都是专家”转变,而知识的传播方式,正在从原来的金字塔模式,变成扁平的网状模式。知识的这些变化也让我们的思考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原来受限于书本的限制,都是从 A 到 Z 的长形式思考,而互联网的超链接帮助我们,能把这条链条扩展成一张网。

相关文章

  • 大数据时代的知识挑战和观念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知识挑战和观念挑战 ——读戴维·温伯格的《知识的边界》 《知识的边界》是哈佛大...

  • 知识的边界

    (2018年2月4日-2018年2月11日,第69周阅读笔记) 一 知识...

  • 《知识的边界》

    很多书中都提出了一个观点:互联网让人们不再能深度思考,网络让我们远离真正的知识,而变得浅薄而有愚蠢。但温伯...

  • 知识的边界

    知识是否有边界呢?这需要是一个问题吗?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的确不是一个问题,也许是因为无知,也许是因为无所谓,也许是...

  • 知识的边界

    互联网创造出的无限连接信息网络,让我们更接近知识的真相。 看到书名,你可能以为这又是一本反思互联网技术的书。很多类...

  • 知识的边界

    我还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参与过译言网的一个协作翻译项目。项目组织者将外文书按章节划分,每个志愿者负责一部分,然后交由...

  • 知识的边界

    内容创业突然躁动起来。 核心逻辑都很类似:找到细分群体,做喜闻乐见的内容,最好是能触动情绪的,音频视频文字都行,做...

  • 《知识的边界》

    这周大致翻了翻戴维温伯格的知识的边界这本书,温伯格在书中提及了人类对互联网和知识的最大的四个偏见: 第一,看纸质书...

  • 《知识的边界》

    看到书名,你可能以为这又是一本反思互联网技术的书。很多类似的书都在强调,互联网让人们不再能深度思考,网络让我们远离...

  • 《知识的边界》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知识的边界》,作者是戴维·温伯格。 书中阐述互联网塑造出了全新的知识生态系统。作者分别从知识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的边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ad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