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边界

作者: mechiland | 来源:发表于2017-01-17 23:50 被阅读2713次

内容创业突然躁动起来。

核心逻辑都很类似:找到细分群体,做喜闻乐见的内容,最好是能触动情绪的,音频视频文字都行,做到十万加或者网红或者其他的什么指标之后,开始卖课,卖私密群,卖书,卖酒,吃霸王餐;或者根据厂商的产品做一个命题作文,悄无声息的把产品植入到最后,下单购买。读者得到了满足,厂商得到了转化,当然网红也得到了切实的回报。

之前对这类事情很不屑。我一直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知识。于是前些日子愤愤地发了一条朋友圈:

不论是逻辑思维还是知乎,通过智力领先者营造大V,然后通过自有渠道,以知识的名义套现懒惰不愿意花气力刻苦用功学习的人——不论是每年¥199的订阅,还是每场¥19的Live。真相是什么不重要,追随重要。懒于寻找自我的民众需要一个依靠,挂上了利他的面具的独裁者变得和蔼可亲,依附者此起彼伏,在这些大V身上寄托着自己的情绪和理想,消费着二手三手四手知识,一次次幻想着不可能出现的真正的自我。

朋友圈的留言愤愤不平:二手知识怎么了,蓝翔价值巨大,你行你上啊。想了好几天,后来给这类知识一个定义:其实是娱乐啊。我问公司90后的同事:你怎么看这类比较轻的知识,比如知乎Live、分答、各种私密群?

同事倒是开放得很。他坦诚的说参加知乎Live没有那么大的收获。如果是免费的倒是没什么好抱怨,但是交了几块钱之后就有了期待。结果主持人没讲到他的期望的高度,就觉得浪费了时间,还不如自己Google一下找些资料学习。如果几百块就能加入某个心仪名人的私密群,了解他/她平时都在想什么,有哪些不对公众开放的内容,想想就觉得很激动。这种机会,放在几年前是不可能的——你可能只能希望大学能请他过来,或者在某个大会上才能见到,没有可能像今天这样,能够在一个微信群,或者某个语音中,交一点点钱,就能近距离与他讨论。

这让我开始深思知识的边界。作为传统的学习者,我认为学习是困难的。学习大体上基于一个明确的目的,然后有其科学的计划和过程。自律和刻苦是必须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是必须的。最终你是否掌握这项知识——在学生时代以考试来体现,而成人之后,则体现为你能否将你所学,应用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例如,学习一道菜的最终目的是做出这道菜,学习一门乐器最终的体现是你能演奏,学习内容运营的目的是产出广为流传的内容。

我所批判的并非是内容本身。坦白的说即便是那些以操纵读者情绪的高阅读量文章,也有其价值所在。它们所触动的人类情绪中的种种,是属于人类深不可测的神秘的一部分。通过作者的笔,产生与读者的共鸣。读者在那一刹那,或体会到兴奋,惆怅,平静,激动,愤怒,敬畏等等复杂情绪,或多或少,会对他们的下一步行动产生驱动。

而至于下一步能否产生行动——如果一篇文章、一本书、一段视频、一段语音就能让一个人找到自我,那么也太简单了些。因此那些在消费这些内容的人,面对这些内容毫无招架之力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曾经有选择。上亿具有阅读能力却又没有选择能力的人,是这个内容变现时代的红利。

知识的边界由此伫立。

知识客观的存在那里。边界的两边有着完全不同的方式。一边茫然的追寻着无法穷尽的选择,享受着消费这些内容的时候情绪层面的触动。他们也很清楚除非付之于行动,否则它不可能自动转化为知识。他们听到了时钟的滴答时间的流逝,也感受到那一刹情绪的改变。然而在行动层面,或者是太难,或者是现实的循环,或者是自己就没有想到过做点什么,他们被打回原形,寸步难行。

边界的另一边则是有着清晰目的的人。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要去的方向和目标。在消费内容的时候首先问自己的是「我的目的是什么?」「我看这个视频/文章/书对我有帮助吗?」这个时候,不论是知乎Live,私密群,视频,录音,书,决定是否继续的,不是这个人多么红得发紫,而是关于这个内容本身:我花了这份时间,对我要实现的目标有最大的贡献吗?

在知识领域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如此众多的选择。1300万微信公众号,每天数百万新文章发出。知乎5000万用户产生了1000万问题。至于微博、美拍、优酷等平台,每天无数的新内容产生。「选择」,对人类也第一次成为难题。然而,几乎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往往在一件事情、一个目标上投入令人难以想象的专注和刻苦。在他们的背后,自是有着无数的非议者,不理解的人,以及他们自以为是的建议。最终这一件事情做完之后,他们所拥有的选择的能力,专注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清晰的看清楚自己的道路,并将任何知识为自己所用。

选择的能力与生俱来,无法被剥夺或者给予。它只能被忘记,或者忽略。弱小的灵魂总在四处探寻,在每一个方向上试探着,稍有触动就兴奋,稍有困难就退缩。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意味着别人会代替你做选择——你的所学,所知,所看,你的生活方式,甚至你的观点,你的情绪,都被操纵或者代替。

如同按摩无法让你增长肌肉,仅作为看客无法真正有所收获。这是最好的时代,如同我写的这篇文章会被许多人看到,提供内容的人他们只是在做他们的工作中,表达着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而你,需要认真的想一想:这是我要的吗?如果是,下一步呢?如果不是,那么,我想要什么?

相关文章

  • 大数据时代的知识挑战和观念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知识挑战和观念挑战 ——读戴维·温伯格的《知识的边界》 《知识的边界》是哈佛大...

  • 知识的边界

    (2018年2月4日-2018年2月11日,第69周阅读笔记) 一 知识...

  • 《知识的边界》

    很多书中都提出了一个观点:互联网让人们不再能深度思考,网络让我们远离真正的知识,而变得浅薄而有愚蠢。但温伯...

  • 知识的边界

    知识是否有边界呢?这需要是一个问题吗?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的确不是一个问题,也许是因为无知,也许是因为无所谓,也许是...

  • 知识的边界

    互联网创造出的无限连接信息网络,让我们更接近知识的真相。 看到书名,你可能以为这又是一本反思互联网技术的书。很多类...

  • 知识的边界

    我还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参与过译言网的一个协作翻译项目。项目组织者将外文书按章节划分,每个志愿者负责一部分,然后交由...

  • 知识的边界

    内容创业突然躁动起来。 核心逻辑都很类似:找到细分群体,做喜闻乐见的内容,最好是能触动情绪的,音频视频文字都行,做...

  • 《知识的边界》

    这周大致翻了翻戴维温伯格的知识的边界这本书,温伯格在书中提及了人类对互联网和知识的最大的四个偏见: 第一,看纸质书...

  • 《知识的边界》

    看到书名,你可能以为这又是一本反思互联网技术的书。很多类似的书都在强调,互联网让人们不再能深度思考,网络让我们远离...

  • 《知识的边界》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知识的边界》,作者是戴维·温伯格。 书中阐述互联网塑造出了全新的知识生态系统。作者分别从知识的...

网友评论

  • 8ab72df7e146:很理性的分析,喜欢
  • 奔跑的蜗牛菌:说的很好,思辨。。。
  • 天不沽:"我想要什么?"真是个令人头大的问题。。。
  • 4adb6a940025:喝了鸡汤就觉得努力了😂我就是这种,,
  • 天涯星辰:道理都明白,关键是做起来难,有时也会自嘲,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 丿丨丨:当聪明的人多了,知识的界线就没那么明显了,所以,产生内容的人其实并不希望这内容能真实作用到每个读者身上,笨就好了,傻傻的读就好了
    丿丨丨:@陈广博士 只是因为太大众
    陈广博士: @丿丨丨 你的头像很面熟
  • 3357f45b4bf3:那你码的这些字有啥意义呢?你怎么不直接来一句 去书本和现实中寻找我要表达的。
  • afcdb46c2468:其实我觉得吧,随着知识的爆炸式发展,人类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时不可避免选择恐惧症,而行业壁垒的不断被打破被贯通,行业边界的不断模糊,以及未来的不确定,竞争压力的与日俱增更加剧了这种知识恐惧,这为内容创业培植了土壤。内容创业的目的是解决无限知识与有限时间矛盾并将之变现的一种商业模式。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新事物发展的过程,都是从爆发式增长到优胜劣汰再走向稳定的过程,中间免不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阶段,内容创业也是如此,其本身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不能说他没有价值,后面有多大价值也不好预测。但就像你阐述的,有质量的内容还是会有其价值。对我们来说,说到底,还是需要一双慧眼罢了。
    afcdb46c2468: @延子乔 这个我赞同,对于知识的选择权当然是自己掌控好,因为只有你自己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但前提是还是要有判断和抓取的能力
  • 悟空觉远: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里,但我们每个人所感知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在学习、实践、探索中建立自己世界,我即我建立的世界。学习知识就是建立自己的世界的一种方式,向大V学知识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如果把大V当做自己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探索方式是懒惰不负责任的,更何况大V良莠不齐呢?
  • 6d5a70ba2444:学习知识哪有那么多目的性
    6d5a70ba2444:@mechiland有自己坚持的事,有自己的想法,谁来可以帮你选择了
  • 我其实不是去捡球:我觉得主要不是读者的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不会把真正有助于思考的事实和观点加入文章中,有时会但你看不懂。大部分都只是他们思想的残羹剩饭。以上只限于真正的作家
  • 蜗牛哥GGSnail:标题党啊标题党。我以为这篇文章要讲讲知识的边界,结果本文讲的是——“弱鸡们,别看那些爆红文了,快看我的文!”其实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的差别只在于:没有那么强烈的煽动情绪嘛。
    作者加油。
    蜗牛哥GGSnail:@mechiland 才看你的评论。恩,我读了三遍才写的上面的评论。所以,是我阅读理解能力太差了么?
  • 前端开发博客:赞同 在选择付费时,我会考虑 我花了这份时间,对我要实现的目标有最大的贡献吗?

    很多知乎live,其实东西讲得不见得比你去搜索一些专业文章来的实在,而且还可能讲不清楚。
  • 宇文小白:浮躁的社会肤浅的所谓的作者们,每天都会产出大量的数据,只为迎合读者,不得不说现在获取知识途径很多很便捷,但是想要简单直接的获取到自己想要的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专注需要坚持,我始终认为现在好多人对知识没有做很好的贡献,反而在不断的提供垃圾,为获取真正需要的知识设置了一重重障碍。
  • 7a7731469652:写的好
  • 43785606e0ba:假如有一天,无论你走到哪里,身边所有的人都是你的熟人,你会怎么办?很简单一个道理,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与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接触的所有信息都是有用的,那么你无法处理所有的关系,而你的生活和工作会陷入一团糟糕。
    43785606e0ba: @有点神经 人类身上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痛觉、嗅觉、冷热知觉,都是一致对外。
    究其原因,人类和其它动物一样,会收集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作出相关的反应,就像蝙蝠、海豚和鲸鱼发出超声波,在物体表面上形成反射,从而判断周围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方位。
    但是,人类更高级的能力是信息加工。
    自从文明诞生以来,人类就有一套复杂的语言系统。
    在过去,方圆十里的乡里邻居都会自然组成八卦小分队。
    如果你八卦到他人比你过得好,你就会心情郁闷。
    如果你八卦到他人都过得不好,那么你就放心了。
    而自从有了互联网,人类接触的信息比以往多了很多,所处环境也变得很广阔。
    所以你接触的人,就不只是方圆十里的几十个熟人,而是社交网络上的几百个联系人。
    在这些人里面,总有人比你厉害,比你过得滋润。
    可是,互联网诞生二三十年来,人类加工信息的能力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因此,你会发现你活得不会像以前一样自在,陷入无止尽的攀比之中。
    有点神经: @默守城归 不懂,不太理解😊?????
  • 7db07993d117:能让我产生共鸣即是我对他的需要。就是我想学习的知识,但必须建立在你有高尚追求的基础之上😉
  • 3b29abc5cb80:规则制定者,与执行规则者,大家是哪类人?以后想什么哪类人?文章很赞。所有的内容提供商都是参谋,我们是自己的主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时间与注意力负责。
  • 过客:喜欢,一则是因为有自己的思考,二则是有自己的反思:当以现实为现实,不能脱离实际谈做事,比如,传播。这是个中性词,有人传播糟粕,你不能因此攻击远离传播,相反,你更应该用它来做正确的事
  • 彭小六:上亿具有阅读能力却又没有选择能力的人,是这个内容变现时代的红利。
    我其实不是去捡球: @彭小六 对的,所以我要成为一个领红利的人
  • 2473973e48e0:我清楚地知道,我想要什么。做到知行合一多么难!
    何惧l:知行合一,校训。现在才懂这么简单的字意味深长。
  • 见习骑士:信仰者本就是弱者,强者自身便是信仰,内容创业之所以火,其一是互联网中进入了很多没见过市面的人,其二知识忽悠的一大特色就是,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有道理不代表是对的,有道理不代表是你的,有道理不代表未来的,有道理只是有道理,自身不觉醒,也就仅仅是听起来有道理
    陈沿心:信仰者本就是弱者,强者自身便是信仰
    有点神经: @见习骑士 说的很有道理
    我其实不是去捡球: @见习骑士 可以在阐述一下什么是有道理吗?
  • 孟成长:感谢
  • 5209a4790094:逻辑思维是个好节目:smile:一期没漏
    抬手镇山河:@hww_面条酱 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举个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例子,我们从小背诵学习的古诗词文言文,大部分时候并没有什么用,但是涵养就是这样那样一点点的知识积累堆叠起来的。(ps:我并没有听过逻辑思维,我听的冬吴相对论。个人看法,轻吐槽)
    孟成长:@hww_面条酱 至少让人知道新的东西,一些值得知道的东西,而且在同类自媒体里 它已经是够有质量了。
    老码农不上班:好在哪里?

本文标题:知识的边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sv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