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家乡的春天正热闹,山林绿了,山花开了,处处生机。我想念家乡!这个时节,总有这么几件事让我难忘。
一是做毛香粑
毛香的学名叫“鼠麴草”,形、味与水菊相似。不同的是,毛香不是生长在近水边的田埂,而是出生在山林,尤喜欢与松树作伴,长在它的脚下。一簇簇,灰绿色,叶片上有一层细绒,比水菊更具有山野自然的香。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290f748cec0e28d3.jpg)
做毛香粑的大致过程,我在不久前《毛香粑》一文中写过。水菊粑要早些,做毛香粑,清明前后,现在正是时候。我总不忘上山采毛香,约上小伙伴或一个人也好,拎个小箩或带只方便袋,高高兴头上山去,回来一小箩毛香,还掐了两支兰草哩,那是多么快乐呀!采时汁液染浸,手指头都是香的。整个人无比轻快,高高兴兴。那情形让我想唱一首歌:我从山中来,带着鼠麴草!
有大人专门采毛香,拿到街上去卖的。城关的人家没有我们方便,屋后就是山,采毛香便宜。采毛香是件十分有趣的事,那是难忘的岁月时光。至于毛香粑的好吃,那香味只要想起来,没有不吞口水的。
第二件难忘的事是打薇菜。
薇菜,自然野生,喜欢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土质肥厚,譬如茅草腐土丛中,则更肥嫩。一蓬蓬,似乎有一种吸引力,领着我们的眼睛去发现它们。看见了,顾不得茅草和藤刺的划伤。有经验的我们,上山总是穿长衣长裤,戴鸭舌帽,戴只手套,即便热得一身汗。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c36df5e41654cd48.jpg)
我们家乡的山上薇菜并不是很多,多年前,每年这个时候,不少乡人去贵州收薇菜,在当地农家加工,制干菜回来。有话形容贵州的地貌气候,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正是如此,其山多薇菜。只是,我不知道乡人去的地方是贵州哪里?因为那个时候我还在读书。现在还有没有人去贵州做薇菜生意呢,就不知道了。
记得第一次上山打薇菜,不能分清,把蕨菜也采回来。薇菜采后长得很快,比方说,今天把它五六寸的苗掐回来,隔天下阵雨,第三天后又长出三五寸新苗可以采了。
薇菜的采摘有一定时间,随着气温逐日增高,夏天的到来,它就越长越细,趋向老化,开始散叶,便不能采了。
薇菜很好吃。可是,我们打回来,或鲜菜或干菜,几两,几斤的,都卖给小贩了,换得一点零用补贴,自家很少吃。印象有一回,是在饭店尝过,是凉拌的。薇菜食用时都是干菜,选顶好的。粗,嫩,色佳。用水发开。至于怎样凉拌我还不清楚。但滋味还记得,嫩滑,鲜香。
薇菜营养丰富。县城那些做薇菜生意的贩子,大量收购,是出口日本的。我想,日本人就是会生活。这么好的东西干嘛要出口呢,我们自己不一样吃么。我想吃薇菜。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289256e04d21b5da.jpg)
难忘的还有摘茶。
清明前后,县城茶市一片红火热闹。
乡村里,有人上来收茶草,拿只尼龙袋,一杆称。有的人赚点差价,有的是自家开个小茶厂。我们这些农户,也像对待薇菜一样,当天摘后卖给他们。一开始总是贵,价好。一天一个价,有时上午一个价,下午就跌了。过了谷雨,新茶季也就要过去了。
新茶很香,不论是茶草,还是干茶。我喜欢喝新茶,水气氤氲,茶香飘溢,即使不喝,闻一闻也是一种享受。
最近的一次摘茶,是在三年前。那年在家,和妈妈一起,去山中摘野茶。那日天气晴好,走在山中小径,也会踩着没有路的草丛中通过。映山红一片片的,空气中飘散着兰草花的芳香,只是不知道它藏在哪儿。那一次,我摘的比妈妈还要多,小半天工夫,摘了有三斤多茶草。因为我见茶就摘,而妈妈要挑茶好茶密的棵才动手。再说,我的动作比妈妈也要快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ef1514d11803ae4a.jpg)
这些本都是平常的事,可是,那是在过去。如今,不容易做到了。难了。不是因为我农民的身份蜕变了,而是长年在城市打工,漂泊在外,远离了这些。人事的变化,过去再也回不去了。我很怀念!
近日,偶巧看到一条新闻,家乡县城上了央视新闻播报,说的是家乡山上杜鹃花盛开。本来杜鹃花就多,如今时兴旅游,开发出某山头小径密植杜鹃,在峭拔的山上,在一片绿林中,一条花径蜿蜒越伏,加上山雾如纱,美如仙境。我至今觉得,杜鹃花是家乡的最漂亮!杜鹃花在家乡叫映山红。巍巍大别山,染红一片片,犹如红旗招展,美得叫人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