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考研炮灰,这是职前教育的失败

作者: 孙凌聊校园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22:58 被阅读0次

    (一)

    2020级研究生考试这两天举行中,报考人数相比19级增加了51万人,达到历史新高的341万,而2018级的参考人数还只有238万,相当于两年时间考研人数增长了100万人。

    面对341万的考试学生,20级研究生录取数量预计不到80万人,还有不低的保研究比例,可以说这次研究生考试有200多万学生将成为炮灰。

    作为一名多年的校园市场从业者,我也不断在思考大学毕业生在面临多种道路选择的时候,为何会执着于考研,除了考研还有更稳妥的出路嘛?

    答案真的是否定的。

    我并非是考研培训机构的相关人员,但也曾多次鼓励学生考研,尤其是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的学生,这是因为在服务了大量知名企业的校园招聘后,见识到了什么叫学历的无力感。

    我们理性的去看待企业的校园招聘,这是一个短期的批量的招聘过程,企业当然知道除了双一流以外的2000余所高校同样有大量优秀的学生,但并无合适的方法、足够的时间去挑出这些学生,因此对于收到的网申简历,第一动作为学校筛选就在所难免。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如果学生不通过考研进入一所重点高校,基本上代表着与名企无缘。

    (二)

    当然,考研成功了对于普通本科学历的同学而言,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我跟清华相关老师交流的时候,得到一个信息,清华大学的一些本科学生直接就业,大部分可获得比研究生更好的薪资待遇。

    而跟一些猎头朋友交流,他们把本硕都在重点高校,并且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在名企的人员,称为”大双闪“,这类人也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最为吃香的,而研究生为名校,本科学校普通的人,则会差一些。

    第一学历是永远无法抹去的痕迹,毕竟高考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最公平制度之一。

    这种薪资的差异会有多大呢?我上周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华中科技大学一名学生在最近秋招过程中收到华为200万的年薪,(《大学毕业即年薪200万,不过是努力应得的回报》)这种薪资差异,可以说很可能你几十年后的职业终点,都不如人家的入职起点。

    但很可惜,中学时代绝大部分学生并不知晓这些,或说认识不到这残酷的一面,高考已无法回头,除非如今在回到高三复读一年,不然我们已经无法改变自己的第一学历。

    那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如果大学期间幡然醒悟,又不想浑浑噩噩,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三)

    在2015年底,我回到武汉开启一段创业,做大学生职前教育方向,合伙人跟我一样都是家庭普通,也都是大学生市场的受益者,但很可惜在A轮融资之后,我们的项目发展的并不理想。

    当时,让我们感到最为痛苦的为两点:一点是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之意识真的太差,或者说觉醒的太晚,一句“进入大学就轻松了、自由了”这样的话,不知道坑害了多少学生;另一点则是我们能给予的结果是什么?教育是让人变得更好,但仍需要一些结果作为支撑。

    当时我预估,或许到2017年职前教育市场才能迎来爆发吧,不曾想到了2019年这个市场还是不愠不火,做教育与做互联网真的有本质差异,非十年之功不可

    很多人抱怨中国教育体系的问题,但我想说抱怨的人,或许压根不理解西方的素质教育,以及大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如美国为例的素质教育,才是最为不平等的,普通家庭绝无机会实现阶层跨越的。昨天看了《叶问4》其中一段叶问为孩子在美国找学校,见到校长后被暗示给予一定赞助费就可以入学,五十年过去了,现在的美国学校依然如此,这也是许多中国富豪向美国高校进行捐赠的原因。

    而读完大学,却缺乏工作技能,因此饱受指责,这压根是对于高等教育的错误理解,大学的目的本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通过批判性思维建立底层的思维模型,而并非职业技能学习,这也是清北复交与蓝翔技校本质的差异,虽然他们并不会开挖掘机。

    这两年,我们看到不断政策出台,鼓励高校与第三方企业进行科研、教学的结合,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也滋生出了许多行业灰产。

    (四)

    在职前教育的灰产链条中,我最为憎恶的就是所谓的保就业服务,不过是挑选原本优秀的学生,拿一笔费用打点企业内部或人事、或用人部门的关系,进行输送,而包装一个培训的概念,美其名曰职前教育。

    我一位朋友张栋伟老师,作为行业老炮,前几天也写了篇文章去揭露这些骗局:《警惕大学生就业职业培训的5种骗局!》

    今年资本市场整体低迷,但对教育则是格外的关注,2019年暑假K12赛道各家的广告投放总和超过了50亿。但我基本不再愿意去参与一些活动、峰会,个人把注意力聚焦了教育之后,有时会对一些交流玩法、PR的活动感到厌恶,连续参加好几年的校园市场年终酒局,今年也没去参加。

    教育的核心不是什么赛道、市场大盘,而仅仅是用心把学生变的更好,而职前教育则是让学生更有求职竞争力、职场竞争力。

    目前许多公司的管理方法,从KPI切换成了OKR,在我看来OKR的核心就是关注过程,关注至下而上,关注透明。教育也是如此,教育的核心在于过程,在于课程的研发,教师的培训,教学的管理,学生动力的激发,以及给予及时、全面的教学反馈。

    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创办于1088年,当时主要的教学方式为:讲座和辩论。我一直认为纯粹的在线教育,并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因为丧失了线下,缺乏学员之间的交流与辩论。

    即使现在一些公司通过微信群、线上助教等形式进行维护,但效果大多也很平淡,因此双师教育倒是我看好的一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教育资源、地域不平等,以及成本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痛点。

    (五)

    职前教育在我看来有三个维度,分别是:求职技能(笔面试等)、专业技能、职场思维,而整体的前提为学习意识及能力的激发。

    上文谈了企业招聘的现实问题,以及教育的核心为教研和教学过程,但结果确实也是不可缺少的,客观地说,大部分学生都是为结果来买单,尤其在进入职场之前的学习。

    教育为让人变得更好,但一个更好的人与一份好工作之间并无绝对的逻辑联系,一个人在职场里获得的薪资高低,排在第一位的为价值稀缺,第二才是能力,可以说机遇相当重要。

    职前教育的结果,除了让学生具备更强的能力外,能够给予的价格,在我看来有两个方向:证书和项目(实习)经历,这两点均可以让学生在复读、考研外,简历直接获得加分。

    在证书方面,如财经类学生如果拥有ACCA\CMA这样的高含金量证书,将可以一定程序弥补学校的差距,毕竟重点高校学生获得此类证书的概率也并不高,拿到证书已经充分证明了自身的能力高低。

    这里值得特别说明的为,关于证书绝不是某个教育机构或平台自己发出的证书,并无太大实质意义,考、培一定需要分离,才能保障证书的有效性。

    而在项目(实习)经历方面,如果能够输出一个自己的项目,将可以直接向企业展示出自己的能力,最近有看到职前教育公司帮学生建立自己的作品集合册,以及联合名企推出线上实习类型的产品,在我看来对学生相当有价值。

    面对如此高增速的考研学生,一方面我希望大家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但还是要感叹一句,对于职前教育而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一起慢慢做。

    作者孙凌,多年校园市场从业者,期待教育人士共同交流探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0万+考研炮灰,这是职前教育的失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en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