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在看《品人录》。其中就讲到关于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刘邦为奸雄,项羽为英雄。我们都知道,世人多崇拜英雄,包括自己以前也一样,一直想做一个“英雄”。可是,看了《品人录》对他们的解读,我突然发觉自己不再想做一个英雄了。或许做一个“奸雄”也不错。
项羽具有及其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可是英雄的性格都是具有一定精神洁癖的。比如项羽在鸿门宴中本可以杀掉刘邦,可却因为自尊心作祟。自认为不能做如此下作的事,所以并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直接除掉刘邦,反而放虎归山。
正是由于他性格上的这种英雄色彩,导致最后的兵败乌江。
除了这种“正义”的英雄主义,项羽还具有很强的个人英雄主义。大多数将领带兵打仗都不会亲自上阵,可项羽不同,作为一个力能扛鼎的人物。项羽特别喜欢亲自领兵作战,并且一个人就能吓到敌军的将领。
而刘邦却不同,刘邦起源就是一个泗水亭长。甚至之前就是一个泼皮无赖,还让其母帮着还钱。
可是,刘邦做事能忍,他可以忍受韩信对他的傲慢,也可以忍受项羽对他的言语辱骂,还可以忍受项羽用他父亲的性命威胁。
最终在最后,刘邦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九五至尊。
若说项羽打仗是为了什么,他只是为了享受这种过程。而刘邦打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得到整个天下。
因此项羽更像是一个英雄,只要自己开心,可以得到别人的崇拜就好。而刘邦则是一个奸雄,注重最终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这就是两者间最大的区别。
而我以前做事都不注重结果,都是告诉自己尽力就好。可是,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么做这件事还有什么意义呢?
看了品人录之后,我告诉自己,尽量做一个“奸雄”,而不是为了图一时之气,做一个“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