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一位老翁独自坐着,口中像是说着什么……
我走过去,仔细聆听:“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忽然,他惊叹一声,声音里带着凄婉。
对啊,这个人太复杂了…
缘何屡遭“黑”?
谈到三国时期的人物,人们似乎已经完全找好了固定的词语来描述。周瑜,屡屡被赐词“心胸狭隘”;诸葛亮,永远是“神机妙算”……至于曹操,其评价源源不断——但是,也大抵是“奸诈多疑”一类。在人们眼中,他是“奸雄”而非“英雄”。
难免有人要问:曹操为何屡屡被“黑”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不论真实的曹操如何,这答案要从《三国演义》中来。
书中与曹操有关的事件,例如赤壁大败、杀杨修,都以“贬”曹操为主。就连官渡之战,对曹操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也没有流露出过多的褒义。一切,都得从这本书背后说起。
写作本书时,正是元末明初的大动乱时期。作者接近社会下层,目睹了现实斗争。他“拥刘反曹”的思想也就从中而来。
清初,毛纶父子再次对这本书作了修订,更进一步突出正统是蜀汉。如此一来,刘备成了封建王朝的“正统”,曹操自然就是“乱臣贼子”。
这是文学作品里的他。文学作品毕竟也是人写的,难免会带有某种主观倾向。此时就不能轻易相信,还要看见历史……
“奸雄”还是“英雄”这才是真实的曹操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土地兼并,烽火连天。曹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统一了中原,与孙、刘形成鼎立局面,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他真的狡诈多疑、心狠手辣吗?
曹操是一个守信的人。行军之时看到小麦已经成熟,人们因为军队到来,纷纷躲藏,不敢收割。他便立下了自己的诺言:“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当他的马窜如麦田之时,掣所佩之剑欲自刎——无论真假,足见其守信。
他,亦是敢言之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常人只说得出“宁教天下人负我,不教我负天下人”——这正是他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明明是乱世枭雄都有的想法,到最后说出口的,一人而已。真小人或是伪君子,早已无所谓。
蜀、吴称其“曹贼”,是政治问题。三个政治集团独霸一方,不能相容,但一千八百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还跟着“曹贼”“曹贼”就不可理喻了。回望历史,这才是曹操。
诗与志
曹操,抛开别的不谈,的确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也许奸诈、暴虐、狡猾,一切都是真的。那又如何呢?碣石山上,远眺大海,吟出几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心胸的宽广,气势的宏大,抱负的远大,就是如此。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刚刚惊醒的老翁举起了酒杯。
短暂的沉默后,他又说起了曹操。我,就仔细地听着……
天黑了,乌鸦向南飞去。我猛然醒悟。此时此刻,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真实地出现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想,我找到了真正的曹操。奸雄又何妨?他就做个奸雄吧。
对啊,乱世奸雄。他不过是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老翁又惊叹了一声,这次,没有凄婉。“这才是曹操。”他笑了。
“他,是英雄哪。”老翁缓缓吐出几个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