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是必要的吗

作者: 栗子味儿三皮罐 | 来源:发表于2020-05-13 18:24 被阅读0次

    我在母亲节前一天提前购好了食材,准备第二天让母亲尝尝我的“新品”。

    不料母亲节恰逢亲戚家的午宴邀请,我准备的惊喜泡汤了,不免有些低落。母亲的并不在意使我甚至带点儿莫名的委屈。

    但当我看到父亲在镜子前用剃须刀修理胡渣、母亲在换衣服,他们都是百分百的好心情时,我回到房间后突然心就化了。何必那么在意当天是不是母亲节呢,只要保持好心情,每天都可以过得如节日般呀。

    那晚我还是试着做了一些菜,换来了母亲香甜的亲吻。

    我下意识写道:“母爱像我笨拙的厨艺,总是少许盐,爱放甜,偶然有辣椒,吃后却不上火。”

    之前母亲亲吻我时我总不太习惯,我也极少亲吻母亲。母亲却是一个极其善于表达爱的人。长大后逐渐习惯表达爱是中学阶段,母亲提议每次放学到家后第一件事便是和父母拥抱。刚开始,我感到不自然甚至是别扭。父亲和我一样,他表示我们行为习惯和老外本身就有异,这样未免有点难为情。谁料母亲坚持,后来我和父亲在一天天的仪式感中习惯了这种“表达”。

    母亲几乎每年都会在花开的初春和四个闺蜜们相约拍照,阿姨们一个个都打扮得精致优雅。前一晚就得早睡以避免第二天的憔悴脸色,早起后也许还会再洗个头。

    在母亲的影响下,父亲会在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买花束了,我也从最简单的仪式感做起——随时保持房间的“有序”,即每一个物品都有特别的安置处。

    至于我那奇奇怪怪的仪式感。

    最近的一次仪式感是专挑“立夏”那天穿着白衬衣去赴朋友的约,再往前一次是我把家中快蔫了的花儿收集起来捆到一起制成干花。

    在午后拍杂志封面发朋友圈的“文艺青年”其实看不懂杂志上的英文,贷款买奢侈品超前消费的“光鲜女孩”午饭只能吃泡面,浓妆艳抹的“精致女孩”回到家是自己乱糟糟的卧室……

    这些满足虚荣的“伪仪式感”正在不自知中吞噬着许多年轻人的灵魂,而我们要的仪式感是平淡生活中的细水长流。

    早晨的榨豆浆换成了红薯豆浆,午餐是母亲自创的“鸡蛋液裹鱼块”,晚餐是在并不很精致的盘中摆上切好的苹果片。

    你看,仪式感和金钱的关系并不密切。平凡人的生活也可以动人。

    我的盘不够精美,却不影响我仔细摆盘;我的衣服不算昂贵,却随时保证干净平整;若没有精致的花瓶,买回的鲜花插在空的红酒瓶中又何妨;不一定非要去书店包装一本书,泡在书店看上半天的书本身就是仪式感。

    仪式感不是为了仪式感而仪式感,是在细碎的生活中取悦自己,取悦我们爱的人。不论是校长颁授学位后为毕业生“拨流苏”,还是教师节偷偷夹在作业里的一张贺卡。所有的纪念日和节日,都在为我们增添“小确幸”。

    其实中国人也是很讲究仪式感的,我们的精神价值⾥,“仁义礼智信”是做⼈起码的道德准则, ⽽中国的“礼”往往是通过各种⽇常化的仪式来体现。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常⽣活中没有什么⽐婚丧嫁娶更为重要的了,婚丧嫁娶算是⽇常⽣活中仪式感最强的⾏为。包括过年前的全家大扫除、年饭餐桌上的“年年有鱼”和“二月二”剪头发都是一种仪式感。仪式感越够,年味儿越浓。

    与其说仪式感是精致,不如说是体面。保持一颗热枕的心,不随便得过且过,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收拾得舒服通透。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我们生来就懂如何浪漫。仪式感是最朴素动人的浪漫。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首发公众号《三皮罐》,转载请注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仪式感是必要的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jo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