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特别牛光闪闪的公司叫思科,它的某一任老大叫钱伯斯,这是一个有阅读障碍的人。什么意思?就是看不了书,他看书串行儿,一篇文章读到最后,他也看不懂那文章什么意思。但是,他仍然大学毕了业,然后成为了一个牛光闪闪的商界老大。
第一次读到他的故事的时候,我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原来,这世上有一种“笨人”叫阅读障碍,原来这种“笨人”竟然也能成为商界大佬,原来读书不好不是笨人,而是叫阅读障碍。这个故事给我很大的震撼,很多年来我都在思考:读书与成功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呢?读书不好到底好不好呢?(“笨蛋”加了引号,表示只为表达需要,我并不轻率地这样称呼任何人,特此解释)
通常,我们认为,读书不好是很悲惨的,读不好书的人会受到命运的严惩,特别是在东亚社会,读书不好基本上就意味着人生不好。曾经有一个纪录片做香港的穷人研究,里面有一个片断设计是把一个富豪送到穷人租屋里让他过几天穷人的日子,以确定贫穷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片子最后,这个富豪总结道:这个世界对读书不好的人的惩罚太严重了,太过分了。
为什么读书与人生的关联这么大?读书究竟是在读什么?在读钱吗?是读阶层吗?是在读门票吗?为什么读书不好,我们就不能拥有一个好的人生?书里到底有什么?
又为什么,同样的书,读完了,你和我考出来的分数不一样呢?是什么影响了你和我写出不一样的答案?输入的是一样的东西,为什么输出的时候差异那么大?
——因为你和我理解的语境不一样。在不同的语境里,同一个文字会显示出不同的效果,意思完全是南辕北辙。
为什么同样的文字,读出来的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
因为阅读者的眼睛是不一样的。
这一点,鲁读的文字也可作另一个注解。鲁读在《狂人日记》里写道: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为什么鲁迅能从史书里看到吃人二字,别人看到的却是仁义道德呢?大家的眼睛不一样啊。
不一样的眼情,看同样的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心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写的是同一本书,每个人读出来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处在自己的语境中,读完后调动的情绪是属于他自己的,这就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是不代表我看懂了。就好比一个初学英文的人看一篇英语文章,每个字母也都认识,但是这篇文章什么意思,完全不懂。
读懂一篇文章,不是说认识那些字就可以,而是懂文字后面的语境。所谓读书,是读语境。没读好书,是没读好语境。生活处罚那些没读好书的人,是惩罚没读好那个语境的人。懂了语境,再读书,很容易;不懂语境,死记硬背,很难。天才,是指有更高理解力的人,不是指会死记硬背、像照相机一样的人。
理解力,就是理解语境的能力。
回到本文开头,那些有阅读障碍的人可能在阅读文字方面有障碍,但并不代表在理解力方面有障碍。只要不是用文字表达的东西,他一样可以理解。所以,有阅读障碍的钱伯斯能成为并购高手,成为商界大佬。因为他理解力没问题,甚至远远高于一般人。
他的理解力是:他理解商业逻辑,他理解自己生活的时代,他理解财富的流向。所以,他虽然读文字时有困难,但是,仍然可以事业成功、人生幸福。
而很多阅读能力很高的人,其实理解力不行,理解不了他人,理解不了生活的逻辑,理解不了复杂的社会,所以,虽然书读得好,可是,人生却并不是太好,最后从天才少年泯然众人矣。
不要迷信语言,不要囿于文字,好好地去生活,好好地去理解世界,好好地体味生命本身,拥有一个丰富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