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应该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说:“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目的是使百姓战战栗栗。”孔子听到这些话,告诫宰我说:“已经过去的事不用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谏了,已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我思】
宰我是孔子的学生,而且是一个不怎么“听话”的学生。
他曾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
他也曾因为在课堂上睡觉,被孔子批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做土地神的神位应该用什么木料呢?
夏用的是松木,殷商用的是柏木,都有长久统治天下之意。而周朝用栗木,寓意在于让人民害怕,进而安心接受自己的统治。显然,即使在崇尚周礼的孔子看来,周朝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只是只是希望宰我对这事不要再提,以免误导鲁哀公。
作为小人的我还品到了一丝“回护”,心里颇有种抓住了圣人“小辫子”的感觉。孔子的这种说法,负面一点看失之坦然、自信了。世上既无完人,也无完事,只看是不是拿了“放大镜”去看。所以,看人看事,讲究一个“瑕不掩瑜”即可。
但积极一点,孔子所提倡的不纠缠于过去的错误和失败,学会看现在和将来,也是一种智慧。正如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写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纠结于过去,只会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还不如毛主席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切朝前看,轻装上阵,过好当下和未来。
需要注意一点的就是,向前看不是健忘。缺少必要的检讨和反省,过去的就真的只是过去了,下次还会跌倒在同一个坑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