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简友广场故事
在苏州博物馆,见证“光线魔术师”的宏构。

在苏州博物馆,见证“光线魔术师”的宏构。

作者: 寻迷之旅 | 来源:发表于2021-08-23 17:16 被阅读0次

    盛夏的苏州,漫盖天空云雾并没有带来一丝阴凉,云层被藏在背后的太阳熬得煞亮,炽热的光线令人十分难耐。而人们参观苏州博物馆的热情竟然如这气温般高涨,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2018年我曾经来过一次苏博,当时行色匆匆,只顾得看文物,没来得及细看“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先生的杰作,这次正是要补上这个遗憾。


    人潮汹涌间,若你有独具一格的眼光,就是此刻的主人。——佚名

    该图片由little_hamster在Pixabay上发布

    来吧,集中注意力去捕捉空间的明暗变化,让我们展开一段“光线魔术”的奇妙旅行。

    一、中央大厅的格子世界。

    光线的奇妙,从博物馆入口开始。大门的重檐屋顶由钢架和玻璃构成,光线从四面八方涌入,令四片屋顶变得十分轻盈,似乎随时会一张一合,飘空飞去。

    验过票后走入门内,面前是一大片灰框白底、棱角分明的屋宇,一间高大房子正敞开着大玻璃门。

    在传统私家园林中,位于入口的屋舍称为“堂”,形制较大,用来待客、饮宴和议事,又是连接各个功能区的枢纽。如果把苏博看作一座园林,那么入口大厅便是这座园林的“堂”。大堂坐北朝南,整个南面都是大幅透光的玻璃。

    穿过玻璃门,便忽然进入了一个黑白色的几何世界,四面八方都是黑框白底的格子,一个个正方形和或三角形格子拼起了室内的墙面和天花。

    二、宛如林荫下的长廊


    大厅的东西两侧有通向展厅的廊道,上空高敞。

    我也探访过苏州园林的廊,其中尤以留园的曲廊为有名,但它们都在室外,而这条长廊却在室内.....等等,真的是室内吗?一片天光潇潇洒洒的从顶上飘落下来,散落在墙上、地上,游人的身上。我忽然想起资料介绍,贝先生擅长用玻璃,擅指挥光线,是一位“光线魔术师”。

    “一定要有光!“

    “嗯......但是江南的夏天很晒啊!”

    “所以玻璃天棚的下面还有遮光条,你不觉得这很像荫凉的竹棚?”站在前台旁边的女生扎着马尾辫子,穿着志愿者背心,普通话里带着淡柔的气息。

    “竹棚疏密不一,我看这密规整的天棚,倒像是一对张开的蝉翼。”我向嫣然的志愿者挥挥手,走入长廊。

    长廊宽敞且高,天棚并不是平坦的一线而过,而是高低错落,两级天棚之间的落差用玻璃封挡,以引入更多的光线。直射的天光被横盖的蝉翼收去了锋芒,化作一片柔白,洒入廊内,清光如水,渺若林荫。

    三、贯窍的“气眼”——天井


    该图片由Christie Horng在Pixabay上发布)

    长廊两侧墙面为简洁的灰框白底,一侧通向展厅,另一侧墙上开有几扇六角形玻璃大窗,占据1/3墙面。透窗看出去,外面是一个极小的庭园,两米见方之内栽有一棵石榴树,树旁立着一块玲珑俊秀的太湖石。几个沉甸甸的果实直要垂到太湖石上。

    这方小小庭园又称“天井”,几个天井巧妙分布在各个方向的廊道、房屋之间,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有一树一石透过玻璃窗映入眼帘,再加上天光洒落,仿佛身处园野。

    如果少了这几扇窗景,一面白墙未免显得呆板。若要挂上装饰的画幅,纵有妙手丹青,又如何及得上自然的活色生香?

    这些天井连通馆内各处,使得整片建筑气贯脉连,生机盎然,犹如“气眼”。

    长廊另一面的展厅,同样以落地玻璃来引入室外景致。

    四、点睛的小池和修竹。


    除了潇洒的借光、借景外,还借水,借竹。

    廊道的转折处是通向二楼的架空楼梯,挑高的空间让人眼前豁然开朗,又见一片碧绿映入眼内,从长廊穿出的气流变成上下旋转,带动霭霭水气沁肤而来。原来在楼梯插植着一丛翠绿的修竹,几枝茂盛的竹枝直伸到十多米高的顶棚,竹旁有一泓小池,清澈的池水微微荡动,引入一片清谧气氛。

    这真是精妙绝伦的手笔!以大体量的玻璃引入自然光线和景观,再以小型水体令水汽环绕室内。抬头便见蒙蒙天光,左右顾盼,又有花草树木和澄静湖面映入眼帘,茵然水气沁肤,仿佛身入林溪。

    五、传统水墨画和现代主义凝合的后园。


    沿着东西两侧的廊道前进,两番曲折之后,便来到北面的后园。

    一走入园内,首先看到的便是北墙上的片石假山,这又不仅仅是假山,还是一幅山水画。

    远处有山,山前有湖,湖上有桥,桥头有松。白墙不仅仅是画纸,也是画里的留白。眼前一泓碧水舒卷开去,有平桥横亘,只觉水无尽头,远山邈邈。

    山上黄石苍茫,青峰拔峭,叠错的峰峦逐渐去远,逶迤不尽,湖光山色间,一片疏朗明秀。细看之下,青石中部颜色稍淡,犹如云带漫过山腰。

    从贴着水面的平桥走到西面平台,只见对面有一片外形简单、灰白两色的屋宇,凝立在天水之间,有松桂相依,净植淡雅。

    该图片由育银 戚在Pixabay上发布

    这片景致的外形、色调极简,故而极有力量,由里达外,臻于至诚,如曾子言:“诚于中,形于外。”

    以现代主义的线条为“梁柱”,以传统水墨画的色调为“板”,一条桥梁横空飞越,将传统的士林气度从千古引至眼前。在这一刻,园林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内心的表达。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奠基人段义孚先生曾写道:“当我们步入一座中式园林的时候,楼台亭阁,花草树木中的一点一滴都有可能把我们引入一个世界,让感官、意识和灵性在其中得到极大的拓展。”

    据报道,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是贝先生“属于心灵的个人项目”。在贝先生少年时,作为家族里的长孙,每放暑假他都会从上海来到苏州,居住在潘儒巷的贝氏大宅,以了解家族事务。当时贝氏家族已购下闻名遐迩的古园林狮子林,将其纳入大宅中。耳濡目染下,苏州园林的印象自然渗入少年记忆之中,更于七十多年后,融合了“贝式流派”,以横跨中西、纵贯古今的气度,创就了这一宏构。

    在这位“光线魔术师”的魔棒下,苏州博物馆面面玲珑,处处畅通。

    而且,大师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座精妙绝伦的杰作,更融汇传统园林与现代主义,开创出一条现代中式园林的道路

    参考资料:

    1、苏州博物馆官网

    2、央广网.贝聿铭:建筑是人类对诗意栖居的美好表达.2019.05.18

    3、段义孚.《恋地情结》,商务印书馆,201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苏州博物馆,见证“光线魔术师”的宏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nd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