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很重要——尽管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细节,但作为整个教育环节中一个关键点,教授学习的方法不容小觑,应优先于知识的传授。
借力打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自己,但别人的成功总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懂得取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台电脑的配置如何,内存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大脑的记忆能力就相当于电脑的内存。与电脑不同的是,我们的大脑是可以通过锻炼升级的。
今天继续分享记忆的方法——FBI教你环环相扣的记忆法
《fbi记忆课》,盛唐
FBI记忆专家告诉我们:锁链记忆法其实就是根据右脑的潜能,把图像与图像直接扣在一起,不需要添加任何剧情之类的想象。但前提是,我们的大脑中已经有成形了的图像,在这个基础上再将每个图像像锁链一样连接起来,使之环环相扣,因此也叫环扣法。这个方法充分利用了大脑皮层中潜在的图像、色彩、动感和空间感觉,帮助强化大脑关联皮质的联结。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量琐碎资料,都能够采用该方法轻松记忆,只要你记住了第一个图像,后面的图像不管多少,一般都可以被记忆“打捞”起来,因为它们已经成为一条锁链上的铁环,抓住其中任何一个,就等于抓住了一大串,最终成为我们的长期记忆。
美国乔治城大学的研究指出,在高压状态下学习,智商会降低13%。尤其是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要想得到最好的效果,就要学会摆正心态,尽量放松,有助于想象力的发挥。
此外,还要专注。FBI记忆专家认为,大部分记忆力不佳的人并非真的记忆力不好,而是没有集中全部注意力去记忆。
做到放松、专注以后,我们的思绪还要尽可能地简单化,因为过于复杂的思绪会致使记忆堵塞,降低记忆效率。
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就可以尝试使用以下几个技巧来操作锁链记忆法了:
第一,放大图像。要想让记忆深刻,图像在你脑海中的印象一定要清晰,想象着你正举着一架照相机,然后镜头对准了图像,慢慢拉近,直到你眼前的图像清晰可见,而放大到极致的图像会使你的眼睛观察到细微之处,越细致,该图像带给你的印象就会越深刻。
第二,做到通感。就是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感受相融合。在锁链记忆法中,我们需要形成的图像要尽可能多地运用通感。
把想象视觉化,比如“荔枝”这个词,看到它或听到时,脑海中要有关于“荔枝”的外形、颜色、大小等视觉上的感官体验;
把想象听觉化,比如,当“闹钟”这个词出现时,在你的想象中仿佛就能听到清脆的闹铃声;
把想象嗅觉化,比如,“栀子花”这个词如果能够使你仿佛闻到了它的香味;
把想象味觉化,拿“荔枝”来说,它会让你在想象它的外形特征时,也一样想象得到它的甘甜爽口;
把想象触觉化,比如,“荔枝”的皮光滑吗?
此外,还要把想象中的图像加上动态效果,比如“玫瑰花”的花瓣飘落,“苹果”掉在地上后直接滚出很远,“荔枝”从篮子里洒出来的情形,等等。
第三,运用夸张手法。只要和联想有关的画面,一般都需要做夸张处理,夸张之后的效果不会太单调、太平淡,并且夸张的尺度越大,构成的形象就越具有荒谬性,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第四,添加色彩对比。色彩鲜明的画面总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亮丽、光彩夺目的颜色能够加深我们的记忆,使印象深刻,便于提取。
第五,化抽象为具象。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如何把材料转化为便于我们自己记忆的图像,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比较抽象的材料或概念。
第六,环扣处需清晰。把想象好的两个图像相连、相扣起来。图像与图像之间一定要有清晰的交集,然后联想交集部分的图像。
第七,不需要使用故事联想法。锁链记忆法并不需要编造有场景的故事,避免受其他信息的干扰,只需把图像两两配对、环扣,位于中间部分的图像是有前后联结的,也就是说,中间的图像与前后的图像一般都有交集。
在将材料图像化的时候,我们需要应用到前六个技巧。而更重要的是,在所有材料都转换成一幅幅图像之后,我们需要把它们进行两两配对、环环相扣的联结,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对图像交集处的想象,该处的想象就要综合以上七项技巧了。
遵循以上介绍的方法和规则来运用锁链记忆法,能够将许多信息按顺序记忆下来。
锁链记忆法在想象图像时,并不需要前后联结,因此也就抛开了故事联想法,这使得记忆负担减轻,并且节约了大量时间。所以,锁链记忆法比较适合记忆那些繁琐而量大的资料。
虽然,我们说使用锁链记忆法时可以忘记前面记忆过的内容,但实际上,锁链里的资料之间是不能断开的,如果断开了,就相当于这条锁链丢失了一环。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资料的“特殊性”,即资料出现的顺序。也就是说,在我们使用锁链法记忆时,需要按照信息原本的顺序输入大脑,不然锁链就有可能断开。
FBI记忆专家认为,利用图像记忆法学习书本知识需要七个步骤来完成,即熟读理解、划重点、找关键字、图像化、还原、联结、复习。
熟读理解是记忆任何材料都必须完成的第一步,在熟悉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会充分发挥左脑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读懂这些文字究竟在说什么,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才更牢固。在这个步骤中,理解的标准是能够找准重点和关键字。通常需要熟读两遍以上。
划重点其实也是压缩知识的过程,一篇文章读过几遍之后经过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变“薄”。通常来说,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重点大约要占全文的15%~20%,剩余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阐述或补充说明。
为什么要找关键字?因为这是对材料的进一步压缩,可以用每段开头的那个字或词,也可以是段落中间的字或词,但这些关键字一定要能够使你联想到材料的重点,也叫“索引法”,即用这些关键字来做索引,帮助我们回忆起需要识记的重点。
图像化,主要方法是将在上一步中找到的关键字或关键词进行图像化,图像化的原则就是我们前文中提到的有趣、有情境、夸张、卡通,甚至是荒谬,同时还要让你的图像充满色彩感和空间感,有声音、有层次。
还原,就是将在上一步中由关键字联想得到的图像加以还原,标出或回忆出与其相对应的文字,记住了这些文字,也就意味着记住了重点内容。
这也是在检验自己的记忆,假如标注出来的文字完全准确,那说明你的图像记忆法是成功的;如果有错误,也不要灰心,可以回到第三步,尝试重新查找关键字或关键词,也可以返回第四步,重新进行图像化,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定。
第六步,即联结。要想记住整篇文章的结构和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按照行文顺序加以记忆,即确保每一幅出场的图像都是依照文章顺序的。没错,这里需要用到的就是锁链法,把关键词转化成图像并且还原成功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两两联结,环环相扣,最终连接成一条锁链,只要拎起其中一环,就可以连带拎起整条锁链。
FBI记忆专家指出,对于一些锁链法的初学者来说,中间任意一环都不能出现中断,否则就会陷入困境。
此外,在不熟练的情况下,还不容易回忆其中某一项内容,假如这项内容位于中间部分,那记忆者就要从前面开始一环一环地回忆,比较费时。所以,在对于锁链法使用尚不熟练的情况下,如果图像多、内容繁琐,可以采用其他联结方式,比如故事联想法。
如果前面的六个步骤都顺利通关了,最后不妨来复习一下。及时复习才能确保知识在大脑中保存的时间更久一点。FBI记忆专家建议,在识记完成之后的24小时内复习效果最佳。当然,如果你想把知识作为自己的长期记忆保存在大脑中,那最好是定期复习,比如隔20分钟复习一次、一天后复习一次、一周后复习一次、一个月后复习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