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读书
《孩子的挑战》读后感

《孩子的挑战》读后感

作者: 真戎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16:31 被阅读175次

    现代父母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但却在更多的时候感觉到沮丧和气馁。

    家长都希望培养出快乐和自律的孩子,但事实上,孩子们却常常感到不满,沮丧,愤怒,迷茫,并表现出很多让父母头疼的问题。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大家觉得现代的父母养育孩子与过去我们父母那个年代养育孩子,有什么不同呢?

    为啥现在养个孩子还得学习上课看书?

    根据书上的内容,是因为现在这个社会什么都讲究平等,以前的权威、服从已经不起作用了。以前的父母遵循不打不成才的规则,还有就是我就是父母,我就是天地,我说什么都是对,你必须听,不听就是不懂事,不孝顺!

    当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经济水平快速提升,人们的意识和思想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生活的社会比较过去,人们有更多的民主和平等意识。

    德雷克斯说,当女性要求平等,丈夫就失去了对妻子的统治权,父母也失去了对孩子的统治权。物质生活水平变化的快,但人的意识变化相对的慢,父母只知道,要给予孩子自由,要尊重孩子,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给孩子自由,如何尊重孩子。

    孩子们是家庭中敏锐的观察者,他们也需要和成人拥有平等的权利。

    成人往往觉得平等就是相同。成人,觉得不可能和孩子处于平等的位置。因为成人拥有更多的经验,更多的能力和智慧。所以往往觉得,孩子应该听成人的,应该由成人来替决定孩子该做什么才是最好的。

    德雷克斯说,平等不等于相同,平等是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做决定和被尊重的权利。一块钱和十个一角硬币,不同,却相等。

    每一个人都有对这个世界独特的自我认知,但每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不是全部,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一块拼图而已。

    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听我们的,只有听我们的才是对的,那么我们可能盲目的自信了,因为我们怎么能够确定我们所认为的就是完全正确的呢?

    当我们认为我们的认知就是全部的时候,我们就排斥了其他所有的可能性,也拒绝了这个世界上我们不知道的一些信息和知识,同时我们也斩断了孩子去了解这个世界多样性的可能。

    现在关于家庭教育的声音中,有很多的声音,一部分呼唤给予孩子爱和自由,还有另外一部分声音呼喊,要给孩子立规则拒绝熊孩子。

    大家觉得自由和规则他们之间有关系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享受开车的自由,就要遵守交通规则,自由包含责任和规则。规则就意味着有所限制,不能随意妄为。

    如果家长一味的给予孩子爱和自由,就会在生活中,放纵孩子,不断的拯救孩子,父母,就成为孩子的地垫,任其践踏,孩子享受所有的自由和权利,而家长承担所有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可能会替孩子掩饰,替孩子承受惩罚,容忍孩子的无理,对孩子的要求不断妥协,慢慢丧失,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

    而当孩子在家庭中,在父母面前,没有学会规则的重要性,就无法更好的融入集体,孩子会觉得混乱和不适应,因为清晰和明确的规则能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清晰自己的位置。

    还记得那个“你长得那么丑让我孩子摸一下(屁股)又怎样”的熊家长吗?孩子会从这样的“爱”学到什么?骄纵孩子会带给孩子非常多的问题。但是,如果家庭中的父母一味的强调规则,和对孩子的控制,就会成为砖头父母。虽然规则清晰,但孩子被束缚过多,感受不到父母,作为人的温暖和弹性,孩子在进入集体之后,要么小心翼翼,要么如父母般强硬,最后伤了他人也伤了自己。

    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于家庭养育氛围的研究,提到,娇纵的孩子比,严厉的父母,带给孩子成年之后的问题更多。

    所以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发展出人生成功的品格和能力,我们需要既有自由又有规则,既有和善又有坚定,既要尊重孩子,又要尊重父母自己,还要遵循尊重当下的环境,这就是正面管教所倡导的,和善而坚定的理念。

    在父母想要改变孩子行为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父母难以彻底的去改变孩子的行为。

    个体心理学说,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而每个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在家庭中,孩子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者,但却是一个很差的诠释者。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三岁的贝丝本来是个快乐可爱的孩子,她成长得很快,让父母感到欣慰。一岁前学会走路,十八个月就不再用尿布了,两岁时能清楚地说出正确的语句,而且她擅长表现自己的聪明可爱,得到了大人的肯定和喜爱。可是忽然,她开始用哼唧、啼哭和哀声提出要求,还经常尿裤子、拉裤子。这些年龄倒退的行为发生在弟弟出生两个月之后。弟弟刚出生的前三个星期,贝丝对这个小婴儿很感兴趣。她专心地看妈妈给弟弟洗澡、换尿布、喂奶。但每次贝丝表示想给妈妈帮忙时,都被妈妈亲切但坚定地拒绝了。贝丝对小弟弟慢慢失去了兴趣,不再到家里的婴儿室去了。而且很快,她那些让爸爸妈妈不安的行为也开始了。

    这个案例中,大家思考并探讨,贝丝观察到了什么?她的诠释是什么?她的决定是什么?

    孩子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从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病句句子,找到自己行为的方向,从童年起,孩子们就在通过观察实验,不断的整合自己的内在和外在。

    孩子的一个实验场就是他自己的内在环境,运用身体运用感觉和智慧做各种尝试,通过尝试认知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另外一个实验场是孩子的外部环境。

    在外部环境中,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孩子性格特质的发展,第一个是家庭氛围,第二个是家庭星座,也叫出生排行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第三个是,教育方式及训练孩子的方法。

    第一个家庭氛围:

    孩子通过与父母亲的关系体验整个社会关系。没对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不一样,孩子通过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体验,经济条件。我不背景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对他们的影响。他们吸收家庭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习惯。进而努力让自己符合这个家庭氛围的标准。

    在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如果父母之间温和相处彼此友善,齐心协力。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或孩子相互之间也容易发展出这样的关系。合作。就会成为这个家庭的行为规范。如果父母之间相互敌对,相互控制,孩子之间就容易发展出同样的情况。

    如果爸爸在家里权威且强硬。妈妈顺从宽容,那么男性主义就可能成为这个家庭的准则。尤其是对男孩子而言,男孩子会从爸爸那里学会如何做一个男人做一个丈夫。

    如果妈妈在家里处于支配地位。那么孩子可能会模仿妈妈,特别是女孩儿来获取权威地位。因为女孩儿主要从妈妈身上学会如何做女人如何做妻子。

    父母的关系是孩子在发展自己个人价值观时的重要指标和方向。我们希望孩子改变好好说话,好好管理情绪。那么我们除了要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示范给孩子看沟通的语言,还要再跟其他家人相处的时候。也要示范给孩子看我们希望孩子如何做的那一面。因为孩子时时刻刻都在观察学习。

    第二个影响孩子型性格特质的是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家庭星座。

    不同家庭的大部分老大,都会具有的特质是,有领导力,责任感是家庭中的榜样。老二通常会成为老大的竞争者,努力的超越,追赶老大。或者成为和老大完全不一样的人,如果老大是父母口中的好孩子,那么老二就会变成父母眼中的坏孩子,如果老大是父母眼中学习特别好的孩子,那么老二很有可能会放弃学习这个领域,转而去发展体育方面的特长和能力。

    这都是因为孩子的抗同一性,所以同样一个家庭氛围养出来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千差万别,非常不同。

    如果家中有三个孩子,那么老二通常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那个孩子,他既没有老大有能力,有特权,又没有老小那样讨人喜欢,获得更多的关注,他很有可能会觉得非常的不公平,转而引发一些叛逆的行为。

    老小通常是全家人的服务对象,是一个可爱的宝宝,他非常,有能力通过,讨别人喜欢来控制他人,为他自己做事情。独生子生活在一个巨人的世界,就像一个小矮人一样,独生子,要么责任,压力重大,身上会发展出一些比较像老大的特点,要么永远没机会长大被宠爱,身上更多具有老小的特点。

    针对每一个出生排行的孩子,他们都基于自己的位置,对于自己的行为有着不同的决定,行为背后也有不同的信念,如果我们可以更多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息,就可以找到有效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章,鼓励。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个凄美的孩子,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得不到归属感。

    鼓励孩子,一半指的是避免羞辱或过度保护的行为,从而不会令他们气馁。如果我们的行为让孩子感到对自己缺乏信心,就容易造成孩子气馁。另外一半指的是学会鼓励孩子。只要我们表达出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我们就鼓励了孩子。如何做到这一点,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需要家长认真地思考。我们需要细心观察,经常扪心自问:  “我的这个方式,对我孩子的自我认知有什么影响?

    案例分析:

      三岁的帕蒂想帮妈妈摆晚饭餐桌,她拿起牛奶瓶准备往玻璃杯里面倒牛奶,妈妈抢过牛奶瓶,和蔼地说:  “别动这个,亲爱的。你还不够大,我来倒牛奶,你可以摆餐巾纸。”帕蒂露出难堪的神情,转身离开了餐厅。

    当妈妈抢过牛奶瓶之后,帕蒂会有什么感觉?他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认知?他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孩子,还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孩子?

    当家长出于爱过度地保护孩子不受伤,不摔坏一些东西,不受挫折不犯错,不是呗,其实会不断地向孩子发出一个信号。发出一个暗示告诉孩子你不行,你没有能力。受伤的膝盖会痊愈,而受挫的勇气则会终身留下伤疤。

    每次我们跟孩子说要做个好孩子的时候。我们其实都是暗示这个孩子他有可能是坏的,当我们跟孩子说,你可以做得更好,这句话绝对不是鼓励,其实我们在跟孩子说,你这次做的还不够好。

    让孩子内心有力量要,避免的是:过度保护,批评否定,替孩子做事(这样只能显示自己比孩子能干),把孩子跟他人做比较,赞美。

    还有父母总是“担心”也有一样效果。作为鼓励的一部分,赞美则要谨慎使用。它可能有危险性。如果孩子将赞美看成是给自己的奖赏,那么少了赞美就会让孩子觉得被贬低;如果这个孩子没有在每件事上得到赞美,那么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这样的孩子做事情是为了得到赞美,而不是因为自己做出贡献和努力而心生满足。因此,这样的行为容易强化只有得到赞美才有价值的错误观念,导致挫败和气馁。在这种情况里,最好用一此简单的话语鼓励,例如:“我很高兴你会做这件事”,“真不错” ,“谢谢你所做的”,“看,你能做到”。

    父母的爱最好通过不断鼓励孩子学习独立来表现。我们需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 并贯穿整个童年。我们需要对孩子表达出不问断的信心和信任,这是种能够帮 助孩子克服童年任何问题的态度。

    孩子们需要发自内心的勇气。让我们帮助孩子们发展这种勇气,并保持终生,在本章的结尾,我们也想给父母们一些鼓励:

    当你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有些方法很有道理,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犯了和书中父母类似的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无法学习和进步。

    书中指出育儿中出现的失误,并不是要批评和责怪父母。而只是尝试提供一些帮助和解决之道,不要让已经感到手足无措的父母更加沮丧和受挫。我们在山强调父母有勇气非常重要,当你感到忐忑内疚或者发现自己在想我的天哪,我完全做错啦,这时井意识到自己有挫败感了,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那我可以怎么做让事情更好,这样的理智思维上来就好了。

    那你尝试的新方法管用了,为自己高兴吧,但你又回到了就习惯也不要责怪自己。你要有的是增强自己的勇气改善自己有勇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当你失败了,想一想自己曾有的成功再试一次,总是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只会削弱你的勇气,请记住,没有人能在脆弱中成长,成长需要力量和坚强,谦虚地承认自己会犯错,这并不影响你的个人价值就会对你保持勇气非常有帮助,重要的是我们要的是进步啊,不是完美。

    留意那些小小的进步,就能放松下来,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正面管教学习到的所有理念和实践。都需要时间不是一夜之间能做到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在向前迈进,每一次向前迈进又成为鼓励自己的源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的挑战》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rs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