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子在桑叶上行走,小编在地球上旅游,嗨,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小孙女的课外体验活动选择在郫都区的“川菜博物馆”进行,这是一个星期六(3月26日),本该由爸妈陪同前往,结果说是都要加班,护送的责任又落在了爷爷奶奶肩上。
主办方为小朋友准备了接送车的,当爸当妈的还是不放心要坚持自己接送,又不便多说,送呗。
从住地(成渝立交附近)开车前往川菜博物馆48公里路程,主要途经三环、成万高速、国道245。
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从昨天晚上一直下到现在没有停歇,地上湿透了,路上的车辆明显缓慢了很多。
到达川菜博物馆停车场时间刚过9点。我们到早了,大门口虽然聚集了不少小朋友,但都不是小孙女的同学,叽叽喳喳热闹极了。
等了半个多小时主办方的大巴车才开进了停车场,下来的小朋友不少,都是一脸的兴奋,老师们一个不闲着忙前忙后照看着这些家长们的心肝宝贝,不敢有丁点闪失。
儿子儿媳的担心确实是多余了!
交待好小孙女的接送时间后我们撑着伞离开了停车场。
走出川菜博物馆,一墙之隔就是郫都区“古城镇”。
这里不知是古城镇的什么门,牌坊上有“马街”两个烫金大字,街道上还三马奔跑的雕塑,很有气势。
马街,相传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命大将魏延屯兵牧马之处。屯兵练马之时群众围观,积日成习,商贾汇聚,久之成街,称为马街。后逐渐形成集镇,取名古马镇。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建筑大都荡然无存,仅有少量残恒废壁和零星秦砖汉瓦能证明此地曾经的辉煌和历史的久远。
受到疫情和下雨双重原因的影响,古城镇中游人稀少,商铺冷清。
树上的雨水滴落在背上顿生凉意,地上湿渌渌的如镜子般有了反光,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走在清新幽静的古城里,心境有了些不一样的感觉。仿佛原来到过此地,又竟然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人一上年纪,记忆丢失很快,要想找回,只得重来。
兜兜转转就来到古城镇的正大门,这里建有广场、牌坊和房舍,游人流动也多了不少。
这里记叙了古城镇的基本情况:郫都区古城镇是成都平原多处史前城址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遗址;遗址全长650米,宽500米,总面积32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
在牌坊的右面就是文化广场,广场上有一块雕塑,底座上面是一个伸开双臂拥抱苍穹的女性,底座上书写有“蜀人之母”的字样。
相传4000多年前一对夫妇从岷山迁移到古城,开始了繁衍生息的安静生活,经历千辛万苦在这里建成了村落,这对夫妇就是蜀人的前辈,人们将之称为“蜀人之母”。
这是一个传说,是不是蜀人真正的来源,没去考证,不得而知,但传说终究是一个美好的故事,也让游人有了一个精神上的寄托。
游逛的一个多小时,小雨仍旧渐渐沥沥地下着,不曾停息。
古城里还有不少可供观赏的景点,因下着雨且快到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准备去朋友推荐的一家饭店就餐。
导航显示从古城去目的地有4.2公里距离,步行(不想动车,怕不好找停车位)1小时左右应该能到达,没有犹豫,冒雨前行。
到达“郫县 老号牛杂馆”刚好12点钟。门店两间不大,半间操作室,半间用餐室,就在路边,很好找。
虽然是个雨天,但食客不少,坐满了人,有些拥挤。
吃饭的人多,饭店老板就忙碌起来。一家人开的,夫妻两个和女儿,配合默契,看似杂乱的来来往往,流程却是井井有条,再多的食客来也能应付。
点了三个菜,拌牛肚、红烧牛杂、清汤牛肉,拌牛肚和红烧牛杂油亮,让人食欲大增;清汤牛肉清香入味,特别是汤里的萝卜口感相当的好,比牛肉还好吃。
三个菜70元,人平35元,算是价廉物美了。
离开饭店时食客还在川流不息的进进出出,在如今大环境的影响下生意还能如此经营着,实在是难得。
小雨还在下着,街对面的“文昌街”冷清得没有游人,虽然店铺多数开着,但没有生意可做,店铺老板一个个不是玩着手机就是没精打采地眯着眼打盹。
这样的境况不知还要持续多久?这反复不定的疫情不仅阻碍着旅游业的发展,更严重地影响着生意人的经济收入,我也跟着心焦和着急起来。
小孙女参加的体验活动快18点才结束,到家已经是华灯初上了,洗洗睡吧,走了10多公里的路程,脚痛、心疲,身体有些不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