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开篇说到“有”和“无”。“无”中生“有”,“有”归于“无”。更直接一点,无就是有;有就是无。
因为 无,所以感受到天地的玄妙;因为 有,所以了解到世间有千变万化。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我们知道《道德经》本身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是后人加上去的。上面的断句方式是现在的《道德经》里最常见的版本,但是曾老师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应该是这样的: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这样断句后告诉我们的意思是:无 和 有 其实是相同的,是因为人有分辨之心,所以才有了 无 和 有 的概念。 有 就是 无 , 无 就是 有 并没有不同。
人之所以会气不平,就是因为只看到了不同的一面;如果能明白一切实质上都是同的,那么也就能心平气和了。这又让我想起,每个人的灵魂最终都将归于世界灵魂。
“同,谓之玄。” 明明看到的是不同的,为什么会相同呢?这就是玄妙之所在了。
曾老师的解释,真的很让人耳目一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