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压迫中,你必须做出很多妥协。
但是长期决定你人生的,还是你人生内心深处那个,最长久,最长久的希望。
——维克多·弗兰克《追寻人生的意义》
缘起一场演讲,拼盘上台的人里有她,本着不负钞票的原则,我对每个人都做了点功课。郝景芳是科幻小说作家,不是我阅读范围内会主动接触的领域,但是《北京折叠》只有2万多字,我用工作日的一个下午就忙里偷闲看完了。算是对她的文字有了初步认识。
她穿着长及脚踝的公主裙上台,稳稳站在台中央,语速柔缓,用词精确,一瞬间打破我对科幻小说家的刻板印象。如果沉迷文字世界的人,演讲还能有如此画面感;一个理科生,台风能如此温柔大方;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还能穿长裙公众示人,除了“完美”,还有什么词好形容她呢?
听Linkedin 《转折点》访谈系列,郝景芳是第一期做客嘉宾,才知道她从不为钱焦虑,因为一开始她就知道,“这辈子就是要写作”。
第一份工资只有4千块一个月,也需要做和兴趣不相符的事情,但她很快就理清了工作和人生使命的关系:总归是要写作的,工作做什么内容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抽出一切时间来写,在地铁上、工作间隙、飞机上…… 但作为孩子妈妈,最清闲的时间还是凌晨5-7点的时光。她一直保持4,5个小时的睡眠,认为这足以使她精力充沛。
她的目标是实现自己写作理想,“雨果奖”不过是一个小奖罢了。很多人因为雨果奖认识她,让她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她很感激。但“如果雨果奖就代表成功,那你们对成功的定义也太狭窄了。”在此之前,她已经坚持写作十年,早就想明白写作对于她的意义。
最打动我的是一句话,“现实生活需要做很多妥协,但真正决定你人生的,一定是内心深处那个最长久、最长久的希望。”
或许,正因为此,她早已不关心何去何从带来的束缚,可以在35岁的年纪讲出充满坚定力量的语言,那是内心的“我”充分舒展开来后的平和。对于自己是如何存在于世界,她一直保持恒定的认知,完全不需要受现在的流行病“焦虑症”的困扰,也从来没有失眠过。
不得不说,这正是我羡慕的人生活法,早早碰到钟爱一生的研究方向,把命扎进去,无问西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