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大队”点赞

作者: 蚁民 | 来源:发表于2023-12-11 23:37 被阅读0次

在这个雾霾笼罩的冬天,周末除了看电影,我找不到更好的出门理由。尽管最近看的几部国内外大片都远低于预期,增强了我在选片上的挫败感,但我仍旧相信自己与好电影是有缘分的——只有相信,才能看见。

而且这种相信并不盲目。为了节省注意力和时间,我在选片上更加小心谨慎,不仅要看主要演员和导演的实力,而且要看编剧的水平。后者甚至更为重要,没有好的编剧,就不会有好的故事脚本,电影自然成了基础没打牢靠的“豆腐渣工程”。即便演员、导演的实力再强,也回天乏力,挡不住急速下滑的市场口碑。

就拿新上映的《三大队》来说吧,几位主演压根儿不需要靠颜值吃饭,导演戴墨是演员出身,监制陈思成、编剧张冀都曾经操刀过好几部经过市场验证的优秀作品。并且影片是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改编,至少在接地气方面应该比翻拍片强得多。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无比正确。《三大队》光是点映场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包括我在内的不少观众连片尾曲都不肯放过,从头到尾认真听完才意犹未尽地离场。

在欣赏电影以前,我事先在网上查阅了“三大队”的原型故事(案件记录者是一名基层民警)。那篇纪实文学是以采访记录的形式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待得一清二楚。虽然内容不多,但字里行间的信息量很大,倒是为剧本创作者提供了不少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并且作者的写作态度尤其严谨,不夸大、不矫饰、不煽情,如实记录案件破获经过和相关当事人的遭遇。他的文字干净利落,朴素直白,与事实有关的话决不藏着掖着,与事实无关的话也绝不乱说、瞎说。

要把这样一篇内容精炼、朴实无华的纪实作品,拍成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难度可想而知。相比那些和原著只是名字相同,内容完全不着边际的影视作品,这部影片做到了既尊重事实,又尊重原著——以事实为基础,以原著为准绳。

在不改变原纪实作品核心内容和叙事架构的前提下,影片对部分故事情节进行了引伸和扩展,不仅没有给人生硬、突兀的感觉,反而锦上添花,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作为犯罪题材的剧情片,电影也没有紧跟现在流行的趋势——不是渲染暴力、反转到底,就是追究司法腐败、原生家庭的问题;而是反璞归真,侧重于写实性和人物情感的表达,用细腻生动的手法去展现人物复杂、敏感的内心世界。

影片的群像塑造也非常成功,“三大队”的每个成员都个性鲜明、朴实率真,既不高大全,也不伟光正,言行举止非常接地气。并且他们之间配合默契、彼此成就,没有谁是真正的“红花”或者“绿叶”。

在我眼里,他们就是“孤身走暗巷”、“对峙过绝望”,没有站在光里的英雄——具有朴素的正义感,不愿意被残酷的现实打败,纵然伤痕累累,污泥满身,也敢“堵命运的枪”。

当然,就电影本身而言,好演员光靠演技不一定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同时还需要好剧本的加持。编剧张冀曾在北京首映礼上向观众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来自自己身边的警察、同学和朋友,台词也是下基层采访时基层民警讲的话,在电影中不光看到坚持,也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超越一些东西,超越目前所碰到的一切困难。”

正因为有如此贴近现实生活的优秀剧本,演员的潜能才更容易被挖掘出来,用自然流露出的真情、真性去打动观众,从而让后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人不可能活在真空里”,是支撑队长程兵万里追凶的行为逻辑。不管是凶手还是昔日的警察,都经历过各自身份的变化,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不同于凶手改名换姓是为了苟且偷生、逃避法律制裁,三大队的队员们却是因为意外事件从人民警察沦为阶下囚,不得不经历严峻残酷的人生考验——要么被一起关押的犯人挑衅,要么被亲友抛弃,要么老婆成了前妻,要么没法照顾老人和孩子……

这可不是影片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故意设置的反转情节,而是队员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遭遇。他们和凶手一样,没法活在真空里——如此重大的人生变故,搁谁身上都是很难迈过的坎儿。

换作是我,早就崩溃了。更别提从监狱里出来,还要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继续完成把自己带进坑里的追凶任务。这心理素质,得有多强大啊!难怪有热心网友建议,把电影的票房收入拿一部分出来,帮助和奖励程兵队长和他的队员们,他们实在太不容易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并没有借三大队的故事来营造悲情哀怨的氛围,反而频繁用《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悲壮豪迈的歌曲来抒发队员们不辱使命、重新出发的情怀。

三大队虽然早已解散,但《三大队》会一直在,相信三大队的故事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些执着坚韧的人存在,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也更有温度。

为“三大队”点赞,不止是电影,不止是所有主创人员,还有那些和程兵队长一样勇于担当、善良执着的孤勇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三大队”点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xv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