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带小孩的一些琐事跟先生常有摩擦,我嫌他太佛系,他怪我太暴躁,而我们有一个小蜗牛一样温吞、脆弱但执拗的女儿。
小家伙常常从早晨起床的那一刻开始发呆,刷牙时站在镜子前发呆,喝奶时端着奶瓶发呆,走路时迈着碎步发呆。如果你催促她,她会不耐烦的说:我讨厌你讲话,你太吵了!不催的话,她就能一直站在那思考。暴躁的老母亲为了准点把她送到幼儿园跟同学共进早餐,往往需要提前一个半小时起床,先给自己洗漱完,再好声好气把她哄起来洗漱,一次失败来第二次,第二次失败再来一次,当然到第四次、第五次就得撕开慈祥的面具一嗓子怒吼,把元神出窍的孩子喊回来了。母女俩常常在宝贵的早晨吵架,老母亲气得脸红鼻子歪,怀疑是不是在产房报错小孩,小家伙哭得眼红嗓子哑,却倔强的不肯低头,开始怀疑妈妈的爱。讲真,家里有个每天早上不想起床,勉强起来还要花半个小时发呆,半个小时洗漱的孩子,挫败感像颗百发百中的子弹,“啪”的一声射进心脏,再加上一连串毫无道理的要求和毫无逻辑的顶嘴,那简直就是一轮又一轮的扫射,最后彻底引爆老母亲深藏在丹田的原子弹。
因此,我的日常往往是从深呼吸试图控制情绪开始,再到看闹钟感到焦虑,从碎碎念失效转为愤怒,继而被沮丧和失望激起的暴怒,当然,当娃顺顺利利到达幼儿园,看着她轻快的跟我wave bye bye,再转身进教室,如释重负的我又会因为早上的失控感到抱歉和悔恨,简直不能再分裂!
搁在娃爹身上,早晨是这样开始的,自己躺着的时候先试图把孩子叫醒,120%的机率这波操作会失败。娃爹只好提前30分钟起床,自己花5分钟洗漱,然后开始动手把娃拎起来,期间伴随娃嗷嗷的哭叫:我不要爸爸,爸爸不要碰我,我要妈妈!我要妈妈!一旦孩子发出这样的信号,爸爸就会爽快的喊:快来,她要妈妈!
当然也有例外,妈妈出差的早晨,或者爸爸送娃的早晨,孩子一旦不愿意配合洗漱,事情将向两个方向发展,第一是父慈女孝的和谐场景,爸爸一付自暴自弃的口气说:她不想去就不去吧,大不了请个假。嗯,现在老母亲出场镇宅的时候到了,反问爸爸一句:不想上幼儿园就请假,以后不想上学也请假吗?长大了不想上班,也请假?直击灵魂的拷问会把事件彻底推向另一个方向。爸爸略一沉思,迫于压力开始一场连哄带吼,外加一番拉、拎、抱、扯的战斗,最后在娃嗷嗷的哭叫声中完成洗漱。
就像好友说的那样,带娃这件事呀,谁带谁暴躁。除了深呼吸之外,我想不到其它方法拯救。小家伙不在眼前晃荡的时候,又打心眼里觉得自己生了个不错的孩子,慢吞吞代表她善于观察和思考,她做事不冲动,也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学东西不算快但理解能力很好,且记忆深刻。表达能力很好,有需求能说明白,有情绪能说出来,是能照顾好自己的必备技能之一。个性执着不容易放弃目标,有自己的主见不容易向权威妥协,放在正确的时间和事件上,这些槽点又都是优点。
看,我就是非常分裂、难得清醒,不然也不会生个孩子出来倒逼自己成长了,所以,究竟是父母引领孩子,还是孩子在引领父母呢?这是另一个鸡和蛋故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