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本书,放置一晚上,第二天回忆,你能想起来多少?
昨天看了一本书《如何写好一篇文章》,作者山口拓郎是日本著名职业撰稿人,畅销书作家,多本书销量过千万,并被翻译成30多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来进行发行。
这本书主要讲一个人如何开始写作,如何训练写作能力。
让我印象深刻的点主要有三个:
第一,设置写作开关和设置截稿时间。
写作开关是一个诱导动作,可以理解成条件反射,通过设置一系列动作来诱导自己开始写作,这个很重要。
而截稿时间主要是给自己强加一个时间意识和时间观念。很多人写作都喜欢拖拖拉拉,如果不去强加一个时间观念,则很可能一直拖延下去。
设置截稿时间,则非常好的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比如我预估这项任务用1个小时,那么我就设置截稿时间为50分钟,这50分钟内我势必会非常集中注意力,效率会提高很多。
通过这种训练,就可以让自己快速找到自己的写作状态,应对各种各样的拖延症。
第二,热情下笔,冷静下刀。
作者说,热情下班是为表达自己,冷静下刀是为打动读者。
想想的确如此,刚开始写的时候,不要有任何顾虑,不要回头看,不要试图去编辑,只管去写,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哪怕这些文字都非常垃圾,非常口语化,甚至特别多病句,统统不管,先去写完再说。
因为这个过程,我只为我自己而写。
那么写完之后呢?
就要考虑进行修改了。
一个人写作能力是否能够进步,不在于写多少,而在于是否进行了大量修改。
记得有人说过,很多稿子都是修改非常多的次数,甚至是推倒重来,都没关系,因为这个过程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毕竟,写出来的文章肯定要给读者看的,既然给读者看,就关乎到遣词造句,关乎到排版结构,关乎到观点素材等等。
第三,写文章要具体化。
这个内容,我认为是这本书提供的最好的训练方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具体做法:
01 多用举例说明,多用拟声词和引号,增加临场感。
写文章的时候,写完一个抽象概念或者观点,后面马上跟着一个具体的事例或者解释。如果能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则会更好。
而多用拟声词,多用自我心理描述和自言自语,则会大大增加文章的临场感,更容易有情绪上的冲击性。
02 多讲故事。
讲故事除了构建一个基本场景外,还需要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时间流动性;二是情绪起伏变化;三是鲜明观点。
三者缺一不可。
举个例子,我今天心情不好。
单看这句话,不会让人有任何情绪变化,也不知道经历了什么,所以不会引起人的关注。
加入场景和故事三原则后,马上就会变得不同。
场景:时间、地点、人物。
国庆假期里陪着孩子在家里玩,去公园玩,每天都很开心,而自己在家里写作读书时间也很充足,感觉到每天都很充实。
但是,假期一晃而过,还没过够假期就结束了,上班后面对焦头烂额的工作和处理不完的人际关系,感觉到非常沮丧和郁闷。
尤其是今天,因为工作内容较多,导致自己的写作任务没有完成,相当不爽,心情真是凿透了,就像在结冰的河面上走,“扑通”一声,掉入冰水里一般。
尽管如此,该做的还得做,该完成的的还得完成。重整好心情,期待下一次假期。
这样一写,就有趣味性了。
时间流动——上班前,上班后。
情绪变化——上班前开心,上班后沮丧。
鲜明观点——重整心情,再次出发。
通过这么一种变化,就让文字变得灵动起来。
当然,还有很多小技巧,比如加入引号和拟声词,增加临场感等。
03 进行唤起体验训练。
每个人,一生都经历了非常多的各种各样的人生体验,或高兴,或悲伤,或焦虑,或愤慨。
同时也经历了很多人生定格瞬间,比如在火车站,在汽车站,在机场,在办公室,在公园,在楼顶,在水中,在树上,在田野里,在马路上。
亦或是不同的城市中,在北京,在深圳,在大理,在西藏等等。
这其中,定会有大量值得书写的回忆,不管是涉及到情绪变化、心理变化,还是涉及到亲力亲为,总之大量回忆等着我们去发掘。
每天选取一个场景片段,记录500-1000字,写出自己的情绪变化,写出当时的场景,尽可能多用细节描述,通过这么一种训练,会不断训练开发我们观察生活,观察细节的能力。
用作者的话说,把自己开发成一双“虫眼”,唯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越来越敏锐,对生活周遭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有东西可写。
04 写作x。
这是作者自己的经验,写作可以和任何事物进行挂钩,通过两种事物寻找共同点,就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
比如写作x电脑,通过这两者去寻找共同点。
这两者共同点是表达方式,呈现出文字。那么就可以写一个选题,手写和电脑写作,哪个更适合平时学习?
再比如写作x杯子,这两者有什么共同点呢?
写作是输入再输出的过程,而杯子是盛水的器皿,那么共同点就是,只要肚里有货,心中才能不慌。写作亦然。
再比如写作x手机,共同点是都可以进行情绪表达,那么哪种表达更适合当下各种场景呢?
这样思考,一个选题就又出来了。
以上即为这本书目前留存在记忆里的内容,有一些内容确实很值得学习和训练。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借鉴,辅以大量刻意练习,肯定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收集素材的能力,哪怕再小,也是改变。
读书不求全部记住,只需要一到两个点改变自己,足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