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见机行事,顺道自然。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好要有“见机行事”的智慧。在什么时间点,就做什么事。身处于什么环境当中,就要有什么态度。
古人有言,因时而变者,无往而不利。大致意思是,根据时机的变化而作出调整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特别顺利。
人穷的时候,不要做这两件事。富贵的时候,不要犯这三个大忌。不然,会倒霉。
一、人穷,切勿“病急乱投医”。
清代帝师翁同龢有言:“每逢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每当遇到问题和危机的时候,就该平心静气去应对。过分慌张不堪,只会害了自己。因为人心不静,随波逐流,万事皆失。
贫穷的时候,由于缺乏物质,人们的内心就会特别暴躁,不是这里着急,就是那里抱怨,根本就静不下来,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会“病急乱投医”。
明明是性格不行导致贫穷,人们却认为是家庭拖累了自己,于是乎埋怨亲人。如此,不就南辕北辙,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了吗?
越是穷的时候,越要保持冷静,分析自己在哪里存在不足。哪里失败,就在哪里站起来。这,才是发展之道。
二、人穷,切勿“心穷低逆商”。
小的时候,身边的长辈就跟我们说:人穷,可心气绝对不能穷。
缺乏钱财,只是物质上的贫穷。而缺乏心气,就是精神上的贫穷。有些时候,物质好积累,而精神不好培养。看不见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这坚韧的内心,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毫无疑问,就是人之逆商。所谓的逆商,就是指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秉持的原则和态度。
逆商低的人,一遇到问题就放弃,一遇到困难就抱怨,这就是失败的根源。逆商爆棚的人,比如刘备,六起六落依旧雄心壮志,远超常人。
人,不在困境中奋起一搏,就只会在困境中走向衰亡。缺钱不是重点,缺逆商才是关键。
三、人富,避免“高调乱惹事”。
穷人没钱,一般都不会高调,也不会有人关注他们,留意他们。富人有钱,一般都张扬显摆,想要博得他人的关注,挣得面子。
张扬显摆的做人理念,到底好不好呢?毫无疑问,绝对是不好的。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时今日,高调的人,基本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东汉末年有一豪门大族杨家,家主杨彪谨小慎微一辈子,高寿活到83岁。他的儿子杨修高调乱惹事,得罪了曹操,44岁就被斩首了。
从这父子两人的做人态度,以及最后的结果,就能得出一个道理:越是喜欢显摆的人,越是被人仇视,被人针对,成为他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有钱的时候,最好不要声张,也不要跟别人讲太多。宁愿被人当成穷人,也不要被人摸清底细,不然大祸将至。
四、人富,避免“有钱而无德”。
孔子有言:“德不配位,必惹灾殃。”
这里谈到的德行,包括了人之能力、品德、性格、三观以及格局。德行出众的人,哪怕去到高位,也能高枕无忧。反之,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古时候有一个王侯子弟,在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就整日沉迷于酒色当中,不久后就死去了。只在一夜之间,整个家族四分五裂,盛极而衰。
这就是我们谈到的“守业更难”。人之德行不够,认知太过于浅薄,没有什么威望和能力,又何谈守住家产和地位,稳中图进呢?
德行这种东西,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会影响一个人,乃至于一个家族的气运。无德之人,无德之家,不得善果。
五、人富,避免“虚荣被捧杀”。
在现代社会,有这么一个词,捧杀。大致意思是,别人将你捧到了一定的位置,然后放弃你,让你摔下来,那你爬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重。
这一点,看看那些暴发户就清楚了。他们有钱了,就特别喜欢炫耀,还让别人帮他们大肆宣扬。当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有钱的时候,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就变了。
从当初的赞美和羡慕,到后来的厌恶和唾弃,让这些有钱的暴发户,从高峰跌落到谷底,再无翻身之日。这,就是“捧杀”的可怕之处。
对于富人来说,最可怕的,并非是一时的失败,而是被人捧杀,还茫然无知。不过,这也不能怪有钱的人,有钱了,又有谁没有虚荣心呢?
对此,老子总结了这么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清楚别人,是一种本事。完全认清楚自己,有自知之明,不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