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梁宁·增长思维30讲》听第30讲有感

《梁宁·增长思维30讲》听第30讲有感

作者: 暖益 | 来源:发表于2020-11-22 21:38 被阅读0次

关于人生底色是什么,我也一直在思考,一直没有答案,生怕自己想错了,过错了人生。在这么多年应试教育下,寻找标准答案成了一种习惯,好像什么事情,都应该有正确的答案,但是唯独人生没有。

每个人的机遇都不一样,面对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我们学习、听课,甚至是参加各种培训班,都是在其他人的经验里面去寻找启发,但是并不代表对方说的就是对的,也没办法用对方给的答案过好你这一生。但是,你可以用从中去思考,去获得一定的启发。

投入和擅长同等重要
今天在得到翻看梁宁相关的课程时,无意间看到了梁宁老师写的唯一的” 锦囊 “,对我也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前段时间一直纠结于寻找方向,和” 我究竟擅长什么 “这个问题上。看到梁宁老师对 “想变美” 这件事情的追求上,也让我对擅长这件事情有了新的看法,无疑对于梁宁老师来说,写作是她擅长的事情,但是过去的这几十年来,变美一定不是她擅长的事情,但是她愿意去投入时间,相信哪怕是不擅长,只要投入时间也可以带来改变。

梁宁想做说明的是,投入和擅长同等重要。这一点,表示举双手赞同,也跟我最近的一些思考相吻合,从优秀的人身上找到共通点,也同时找到了一些信心。

这里有点扯远了,前面提到寻找人生标准答案的问题,当想不到答案时,多么希望有人可以给我一个标准答案,可是人生真的没有标准答案。

1、尤其是当提到,人生的底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最初想到的就是你擅长什么,个性特点是怎么样的,这就是你的底色。
然后就想到我究竟擅长什么?我喜欢心理学,喜欢做甜点,喜欢养花,喜欢画画,喜欢穿搭,擅长收拾整理......
我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内敛,细腻,认真......

但是,为什么我没有真正投入时间精力在这些事情上呢?我一直想不明白,了解自己其实挺难的,你会遵从内心做出一些选择,但你可能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选择,有一些书上会建议,如果你想不明白,那就问问你的内心,终于有一些理解,问问你的内心究竟是什么意思,就是哪些无法表达出来,但是心懂。

一步步走到今天,一点点选择到现在,一定是有他的理由的,只是你可能没弄明白自己,只有心知道。

2、今天听了梁宁老师的这一课,又回过头来想了想我的人生底色是什么?我渴望成为一个专家,成为在某一领域有自己见解的人,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每当我能有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成长的时候,我会发自内心的快乐。这就是我的内心,这就是我愿意。可能跟我的喜欢,跟我的擅长都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我愿意,愿意投入我的时间精力去做,成就我自己。

为什么如此渴望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可能一方面是因为我接受的教育,告诉我只有成为专家,深耕一个领域,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我对人生的不确定感,让我渴望成为一名专业人士来扎根社会。无论对还是错,内心渴望。

我在假设一个场景:某一天我很有钱,我住着大别墅,孩子也很有成就,我住在大房子里面,每天不会因为金钱而烦恼”,我会去干什么,我还会对自己有什么期待吗?我除了在家里养养花,做做甜点,我还希望自己不要脱离社会,用自己的专业可以给社会带来价值,可以跟牛逼的人交朋友,并且还会有一定的报酬。这大概就是我对自己这一生的理想,可能确实挺理想的,但是这就是我想看到的自己生活的样子。

可能这是我这段时间,对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最满意的一个答案,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变。

3、最后,奉上李诞在奇葩说上的一段话

你终其一生会后悔,跟是否平凡没有关系,是因为你有期待,你的期待落空了,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没有期待呢,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你不是很快乐的死去了吗?还讲了一个场景:有人问一个将死之人,“你终其一生都挺平凡的,你后悔吗?”,这个人回答” 啊,我这一生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哈哈哈......

所以有期待可以,但是当期待落空,也无须懊恼,哪怕是你的内心想法,也是因为接受了环境和外界的影响所形成的,没有哪个是标准的方式,标准的活法,生活过着就是生活,你的生活不在别处,也不在你的理想里,在近处的风景里,那个你想象中远的可能是他人或者自己编造的谎言,尽可能的活在近处真实的世界里。

结语

期待或者理想中的生活的样子,是指导你一段时间生活的一个风向标,更重要的是,沿着你的道路,着眼于脚下的泥泞,也不忘欣赏着路边的风景,投身在现实中找寻人生的各种答案,才更为真实和可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梁宁·增长思维30讲》听第30讲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zu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