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小习惯:
但凡是不太忙的时候,我晚上10点左右就会开始洗漱,洗漱完花几分钟处理一下手机上的信息,安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上好闹钟。然后!妥妥地关机,把手机送出卧室,涂上护手霜,关上房门,坐在桌子前静静地读几页书。
之所以要跟大家分享,是觉得这个习惯真的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好的影响,理由如下:
1.越是在不确定的生活中,越要给自己创造一些确定的事情,设立属于自己的“不管怎样都要完成的功课”。可能每天只有5分钟,却能让你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2.越是工作紧张的时候,或者是生活中遇到麻烦的时候,越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不然很容易陷入“忙且茫”的状态,而读书是促进自己思考的最便捷有效的方法。
3.学习跟自己、跟孤独相处是一生的功课。人生大多数时刻都是要自己度过的,早一点找到跟孤独共处的方法,是件很酷的事情。
还有啊,这个习惯的诀窍就在于“一定要把手机关机送出卧室”。
下面推荐几本适合放在枕边的书:
1.汪曾祺《人间草木》
汪曾祺大家应该不陌生吧,最初认识他是高中课本里那篇《端午的鸭蛋》。作为一个对文字和食物都无比热爱的人,我那段时间吃了不少鸭蛋(跑题了好像……)
《人间草木》是他的一本散文集。我读的这个版本分了几辑:“人间草木”、“夏天的昆虫”、“故乡的食物”、“无事此静坐”。
汪先生真是一个脑洞极大、特别会玩的老小孩啊,从这本书里你会知道他上大学的时候总逃朱自清的课,走哪吃哪,研究一个蔬菜可以扯上《汉乐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诗经》。
有人评价他“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汪先生的会玩是有力量的。
“无事此静坐”那一辑的文章,讲了很多当年西南联大的事情。看到西南联大的学生在跑警报时发生的恋爱故事,莫名想笑;看到他写沈从文先生的葬礼:“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眼睛又潮潮的。最真挚的感情,就得要这么简单的文字,才配得上。
还有金岳霖先生是怎么记挂林徽因的,闻一多怎么点着烟斗上课的……你们慢慢读吧,不多说了。
2.松浦弥太郎《100个基本》
松浦弥太郎是我非常喜欢的生活美学家。他早年经历也挺独特,18岁高中辍学,半句英文不会就去欧美游历,人生信条是“要么最糟,要么最棒”,喜欢“在最低水准中发现最棒的,在拥有最高水准下想知道最低程度是如何”,最讨厌不高不低的中庸哲学。就这么特立独行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00个基本》其实就是他自己的100个人生信条,是工作和生活中的计划、目标、想养成的习惯或者灵光一现的想法,比如“为工作而玩”,比如“做被钱喜欢的工作,过被钱喜欢的生活”,比如“不谈论不在场的人”。巴掌大小的书,随便翻开一页就是一条“基本”,旁边是大概100多字作者对这条“基本”的解释。语言非常亲切朴素,摘一条给你们看:
新出的《新100个基本》也延续了上本的风格,分为“100个工作基本”和“100个生活基本”。觉得这样的书很像一个又有趣、又温暖、又智慧的老朋友,时不时地提醒你要认真生活,有时提醒你温柔,有时提醒你正直,有时提醒你从容。
3.刘瑜《送你一颗子弹》
刘瑜老师是一个披着学者外衣的神经病,一个“生命不息、逗比不止”的女博士,一个经常愤青的文艺青年,一个底色悲凉的段子手。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可以多分裂,请读这本书吧;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可以多有趣,请读这本书吧。
听听她对自己文章的分类:“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论社会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 这里面有她异国他乡的孤独感,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内心小恶魔,有一个女青年对爱情的渴望、绝望、调侃和思考,也有作为优秀的政治学者的冷峻和洞察力。
她可以因为一瓶饭扫光(就是一种比老干妈更有料的辣酱)写一篇1000多字的抒情散文,也可以从美容院想到阶级统治;你刚想跟着她的思路聊聊严肃话题,她却开始讲她的乡愁是人大食堂的二两猪头肉……她因为没机会穿的裙子惆怅,因为一只被捕鼠器夹到的老鼠惆怅,你以为她脆弱,她却要“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让孤独不再成为一件事,追寻广阔无边的自由。
太迷人了,反正这本书从大学开始我就没离开过。如果你也“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如果你想每天睡前还能跟一个接地气的聪明人聊天,会心一笑的话,去读这本书吧。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晚安好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