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7课:百死千难悟良知之一

第7课:百死千难悟良知之一

作者: 橄榄树张悦芊 | 来源:发表于2023-02-21 20:36 被阅读0次

    王阳明在与叙爱讨论学问时,当叙爱听到了王阳明去说朱熹思想的漏洞时,非常的疑惑,不知从何开始思考。过了一段时间,叙爱开始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他去反追了很多的事情,从结果追问到自己的内心。他开始反过来印证这些道理,这叫反身实践。之后他就手舞足蹈地的去找了阳明,他在这几天中去实践了从自身求道,而这恰恰印证了阳明所教给他的学问。徐爱的悟性是很高的,他就算知道朱熹学问的主流权威,但他知道朱熹的学问是一条小溪,是从大河插出来的一个歪歪扭扭,有尽头的水源。因为朱熹的学门不是孔孟儒家的主流,他是不正确的,并且不是可以永远追寻的。

    叙爱选择了小径,那个是可以永远追寻,并且是笔直的路径。朱熹的学问说格物是诚意功夫明,善是诚身功夫,穷理是性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工夫,博文是约礼功夫。而阳明的学问认为知和行并不是开的,行与礼也不是分开的,本体和功夫更是分开的。

    阳明45岁时,平了大乱,这也要感谢尚书王琼的帮助,他非常看好王阳明,把阳明当成能对付大乱,让国家国泰民安的人,把期望全都寄在了阳明身上,所以给了阳明机会,让他去平乱,不需要先去上疏。

    而阳明完全没有辜负他对阳明的期待。他功德巨大,不仅升了官,还有了奖励,人民们都非常的喜爱他,那些见不到阳明的百姓们也会去拜一拜象征阳明的孩子,原本是给已经牺牲了的英雄用的祖堂,大家已经为阳明射好了,把他的肖像放在上面。

    百姓们之所以这么喜欢阳明,是因为就算是国家打来打去,就算是战胜了敌方,也不能换来人民最想要的安居乐业,而是一直处于乱世之中,不能给人民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的活着。而只有阳明一个人去为所有人民来考虑,并满足了人民这个一直没有被满足的要求。这是因为阳明和很多别的武将和领导人们不一样,他不仅在顾着自己立功立德,更多的还是去修齐治平,这是因为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圣贤梦,而圣贤梦,需要修齐治平才能达到。

    并且那些平凡的武将们只会去学习技术和外在的知识,只有阳明会去读4书五经。这也是因为武将的存在就是让国家庶之,而这样肯定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成了这个样子的话,那么就很少有人可以立像阳明这样子的功了。而阳明从小就努力过,所以一定可以做到。

    这些事情之后,先生刻了大学和朱子晚年定论,他的门人也刻了传习录。之所以刻大学是想让朱熹的学术失传,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世世代代的人走错路了。

    刻朱子晚年定论,是列出来朱子所说的话,阳明在去注释和解释。而阳明会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故意“错误”地解读,这是为了传播正确的思想去肯定自己的思想,因为去盲目自信的发言,还没有好的背景时,就试着去推翻主流,是非常不科学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阳明先生并没有很大的人气,所以去相信一个想推翻主流的不知名学者也是很艰难的。

    而之所以刻传习录是因为儒家的圣贤都需要立德,立功,立言,阳明现在就在立言去把自己的志向写出来,也代表开宗立派,因为没有他,儒家就偏出去太多了。

    结果在同一年,他最爱的学生叙爱病死了。先生非常的悲伤并痛苦的哭起来。但是以前被政府严重冤枉并挨了40庭丈的人,为何却因为现在的命所哭呢?

    不仅是因为自然来说心理上就会有难过,更多的是这阻挡他去传承自己的思想,并且大部分人都无法真正领会新学,因为它实在是一门太高深的学问,只有叙爱这么悟性高的学生才会去领会。但是当杨明最杰出最有代表性的思想还没有提出时,徐爱就这样离开了他,这也是非常令人可惜,伤心的一点。

    这也是先生的厉害之处,他虽然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行业,为国家付出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各项技术上都有成就,但是他的主心骨永远也没有变,永远在追寻那份最高的道德,所以我也应该忽视一些不能改变的命,而不是沉溺在其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7课:百死千难悟良知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do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