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在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其实这本书在多年以前就看过,但不知为何一点印象都没有留下,再看时仿佛看一本新书。
《撒哈拉》里的每一个故事都特别吸引我,我想这也是它吸引其他读者的一个原因:撒哈拉的生活对于我们太陌生,它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看这本书前面一些章节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三毛是个特别超脱的人,因为她的文字幽默风趣,仿佛并不为沙漠艰苦的生活而忧愁。直到有一章,写到她下飞机之后,看到肮脏破烂的出租屋的失落,和每日独守空房的寂寥,我才明白,原来三毛和我们一样软弱。
其中一段特别使我动容。荷西要去上班了,三毛不舍他离开,跑到天台上目送他走远,又忍不住的追上荷西,像个小女孩一样央求他,能不能明天再走。
为什么独爱这一段,或许是因为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让我觉得感同身受,又或许,这个软弱的三毛,让我觉得真实,仿佛一个圣女从神坛跌落人间。
02
这世界上有许多女孩梦想着和三毛一样去流浪。二十多岁,正是做梦的年纪。不削朝九晚五的生活,讨厌钢筋水泥的束缚,怀揣一颗不安分的心,随时都想逃离现实,来一场沙漠奇遇。
可是作为三毛,她之所以有说走就走,离群索居的勇气,其实是需要一些资本来支撑的。想成为三毛一样的人,来看看你需要些什么吧。
1.勇气
女教师那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放弃假期多、工资高、人人都羡慕的工作,你敢吗?即使你有这份心,来自家人的口水也会把你淹死。
像三毛一样流浪,可不是想象中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哦。三毛几次遇险,和荷西一块去陌生沙漠捡化石差点丧命,被拾来的一块带着恶毒诅咒的铁片折磨的死去活来,以及最后因沙漠归属问题而随时面临着被杀害。试问,假如你经历过这其中任何一段故事,你还会选择住在沙漠吗?
2.一个永远支持和保护你的男人
荷西是为了三毛才去撒哈拉工作的。他原本可以在大都市安安稳稳找份好工作的,却为了三毛去荒凉的沙漠当一名工人。三毛喜欢在沙漠里旅行,荷西陪着他,三毛喜欢摄影,荷西给他买昂贵的摄影器材,三毛喜欢化石,荷西冒着生命危险帮她找化石。她的爱好,荷西几乎都是无条件的支持。
在茫茫沙漠之中,如果没有一个爱护你的男人,几乎很难生存下去。撒哈拉威女人地位很低,稍有不慎就会被认为是品行不端,要受到当地人的集体疏远和唾骂,甚至受街坊邻居的欺负。这时候,如果有一个男人站出来为你说话,情形就会好很多。
荷西,就是三毛在沙漠里的仰仗和依靠。
3.能沟通的语言。
西属撒哈拉虽然离西班牙很远,却是西班牙的属地。三毛因在西班牙留过学,所以会说西班牙语,能和当地人能顺畅的沟通。试想,假如三毛只会说普通话和闽南话,她在撒哈拉岂不是会闷死,更不用说跟随当地送水人去沙漠旅行了。
4.最现实的问题:钱
三毛住在沙漠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两方面,她给报社写稿和荷西打工赚来的钱。三毛赚得的稿费并不多,所以他们的生活主要靠荷西在磷矿工作的薪水。
不管钱从哪里来,想要像三毛一样流浪,必须有源源不断的稳定收入才行,否则,靠喝西北风过每一天吗?要么,自己有能力在流浪的路上边走边赚钱,要么有一个可以养你的人。总之,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每天吃喝拉撒的钱从哪里来。
可见,想要像三毛一样去流浪,除了一颗向往的心,还需要很多现实来做支撑。
03
三毛最终因为抢夺撒哈拉归属的战争而离开沙漠了。然而,三四年之后,荷西却因潜水中遇难。三毛在《一书中的开篇,写到对撒哈拉的热爱和思念,我想也是因为荷西的缘故吧。她和荷西的爱真正开始是在沙漠里,那片贫瘠野蛮的土地上,有只属于他俩的回忆。因着一个爱的人,再苦再难的岁月,在回忆里也会变得温柔和美好。
三毛逝世时只有四十八岁。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只过一次,而三毛的一生却过了几次,她的生命长度有限,宽度却超越了所有的人。对于这样一个奇女子,四十八岁,已足矣。
——END——
我是米亚
爱写作,爱民谣
草根写手,业余文艺范儿
欢迎关注
想像三毛一样去流浪,您需要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