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内经.素问10》针不可乱灸

《黄帝内经.素问10》针不可乱灸

作者: 微光绮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4-21 13:29 被阅读0次

人的脏府要害部位是不能随便针灸的,应该禁针,误剌了人体的某些部位造成的后果:轻者导致盲、哑、肿、咳、聋、跛、遗尿等病,重者可导致死亡。

有以下情况的也不能针灸:大醉的人、正在大怒的人、过度劳累的人、刚刚吃饱的人、太饥饿的人、太渴的人、正在受到极大惊吓的人。

原文:
《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译文: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人体禁刺的部位。

岐伯回答说:内脏各有要害之处,不能不细看详审!肝气生发于左,肺气肃降于右,心脏调节在表的阳气,肾脏管理在里的阴气,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赖以转输,胃主受纳,饮食水谷汇聚于此。膈肓的上面,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心、肺两脏,第七椎旁的里面有心包络。上述部位都应该禁刺,遵循这个刺禁,就有利于治疗,违背了,则会给人体造成祸害。

原文: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译文:
刺中心脏的,约一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嗳( āi 同“哎”,打嗝儿。)
刺中肝脏,约五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多言多语。刺中肾脏,约六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打喷嚏。刺中肺脏,约三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咳呛。刺中脾脏,约十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频频吞咽。误刺中胆,约一日半死,其病变症状为呕吐。

原文: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瘖(yīn同“喑”。哑,不能说话)。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译文:
针刺足背,误伤了大血管,若出血不止,便会死亡。针刺面部的脑户穴,若刺至脑髓,就会立即死亡。针刺廉泉穴,误伤了血管,若出血不止,可使喉哑失音。针刺足下布散的络脉,误伤了血管,若淤血留着不去可致局部肿胀。针刺委中穴太深,误伤了大经脉,可令人跌仆,面色苍白。针刺气衔穴,误伤了血管,若淤血留着不去,鼠蹊部就会肿胀。针刺脊椎间隙,误伤了脊髓,会使人背曲不伸。针刺乳中穴,伤及乳房,可使乳房肿胀,内部腐蚀溃脓。针刺缺盆中央太深,造成肺气外泄,可令人喘咳气逆。针刺手鱼际穴太深,可使局部发生肿胀。

原文: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译文:
不要针刺饮酒大醉的人,否则会使气血紊乱。不要针刺正值勃然大怒的人,否则会使气机上逆。此外,对过度疲劳,刚刚饱食,过分饥饿,极度口渴,方受极大惊吓的人,皆不可以针刺。

原文: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髌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掖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腨(shuàn)肠内陷为肿。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译文:
刺大腿内侧的穴位,误伤了大血管,若出血不止,便会死亡。刺上官穴太深,误伤了经脉,可使耳内化脓或致耳聋。刺膝膑部,若误伤以致流出液体,会使人发生跛足。刺手太阴脉,若误伤出血过多,则立即死亡。刺足少阴经脉,误伤出血,可使肾气更虚,以致舌体失养转动不利而语言困难。

针刺胸膺部太深,伤及肺脏,就会发生气喘上逆、仰面呼吸的症状。针刺肘弯处太深,气便结聚于局部而不行,以致手臂不能屈伸。针刺大腿内侧下三寸处太深,使人遗尿。针刺腋下胁肋间太深,使人咳嗽。针刺少腹太深,误伤膀胱,使小便漏出流入腹腔,以致少腹胀满。针刺小腿肚太深,会使局部肿胀。针刺眼眶而深陷骨间,伤及脉络,就会造成流泪不止,甚至失明。针刺关节,误伤以致液体外流,则关节不能屈伸。

相关文章

  • 灸法经典集录

    1.《黄帝内经》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2、《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3、《名医...

  • 天天做艾灸,这27种灸后反应你有过吗?

    《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灸法很...

  • 艾灸为什么可以调理亚健康问题?

    《黄帝内经》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扁鹊心书》有“保命...

  • 坚持艾灸的好处12/27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记载针之不及,药之不到,必须灸之。由此看来艾灸的作用之大,今天...

  •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黄帝内经里即提出针,灸,药各自不同的适应范围。 艾灸的好处在于简便易行,创伤及副作...

  • 刮痧学习笔记

    医之始祖《黄帝内经》把砭石,九针,灸焫(RUO 四声),毒药,按跷和导引作为中医六大基本治疗方法。砭,针,灸,药都...

  • 【健康课堂】不同体质如何艾灸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黄帝内经》 很多朋友想自己做家庭保健灸,但是由于没有医师指导不知道如何配穴。正...

  • 如果你在做艾灸,必读此篇

    很多中医古籍中都讲艾灸好,但大都是一句带过,如《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针之不及,药之...

  • 防微杜渐话肿瘤

    《黄帝内经·素问》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 078-02针解篇(第2段)

    卷十四 《黄帝内经》素问●针解篇第五十四(第2段) 学习笔记来源:道教之音整理 作者:佚名时间:2012-01-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素问10》针不可乱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fj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