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的家长

作者: 微澜细语 | 来源:发表于2017-02-20 07:32 被阅读1076次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其实离不开家长的选择与支持。

    造成薄弱学校的原因很多。校长之间的讨论也让我启发很大。有校长认为,领导者、教师思想封闭,从而让整个学校陷入了怪圈——两个字“理念”;有校长认为,名校是吃偏饭长大的,最好的人力物力资源政策,而薄弱学校“营养不良”——两个字“配置”;有校长认为薄弱学校是因为历史积弊造成教师价值观偏差至职业的消怠,校长行为短视——两个字“人心”;有校长认为主要是学生生活习惯不良,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两个字“生源”……原因很多,薄弱学校改进——四个字“任重道远”。

    薄弱学校,还需要重视一个群体,家长。

    01

    家庭教养风格

    子女的学业成功或失败是父母价值观最有力的检验,虽然一个人的成长要看到30年后。即使当前学校势力强大,占据了教育的主导位置,但是家长们如果将教育职能都让渡给学校或培训机构,实际上是不负责任。在教育资本占优势的社会再生产方式中,家庭必须尽早确定教育策略,必需掌握相关教育信息、主动与学校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曾经推荐校长、教师们观看的视频——英国BBC拍摄的记录片《56UP》,让我们从14个7岁孩子成长到56岁的人生经历中,看到家庭、学校教育、婚姻对个人的影响,乃至那只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带来的不可预见性。我们能够观察到,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家庭,更倾向于向子女灌输秩序、整洁、礼貌和服从等价值观,同时也更倾向于宿命论;而中层及中上阶层家庭,则更重视孩子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独立,尊重和创造力。这恰恰体现了欧美中产阶层所追求的理性、竞争能力、个人拼搏和人要有理想、价值等主导价值观。

    在教育方法和风格上,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也存在着差异。宝瑞(Baumrind,1980)将家长对子女的控制和支持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区分了三种风格:

    ——许可风格(控制弱、支持高)

    ——权威风格(控制高、支持弱)

    ——信任风格(控制高、支持高)

    单纯从学业成功这一检测结果来看,学业成功孩子大多数来自“权威风格”家庭,“这类风格特点在于家长对子女积极鼓励,对他们家里家外行为有明确的规范限制、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控制,与外界接触控制,以及对父母和子女对话沟通的重视等。”(Clark,1983)我的理解是,“权威风格”在强调规则意识、约束力的同时,以减少时时伸出援手的方式强化孩子的自治,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鼓励自我探索,将动机和吸引力视为影响孩子的手段,培养出孩子的自我重视感。我们都知道,自我重视感可以促进学习,能够激发个人去选择需要长期学习的职业。这也就提醒家庭教育中的妈妈们,可以主动介入探索展开的步骤,但是绝对不能在孩子犹豫不决的时候选择“替代”。

    无数案例已经表明,培养孩子自主管理、独立意识,在感情上给予孩子支持与学业成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进步,有直接关联。

    02

    学业计划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竞赛,孩子的成长,需要整个家庭的支持,需要有能力的父母针对学校的策略性目标、制度化筛选等作出相应的学业规划。当然,能否达成学生的成长、成才,并不绝对与家长的学业计划能力相关,但是却的确非常重要。

    家庭的学业计划能力,首先与父母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经历有关。父母如果曾经在学校经历较为丰富、愉快,对学校教育相对而言持信任、支持、主动配合态度。而当年由于家庭经济、学业成绩差、行为规范认同不一致等原因受到过歧视、冷遇,经历过挫折失败感的父母,也许会敬畏学校,但也缺乏与学校主动沟通的自信,甚至于因为文化程度不够,理解学校“文化符号”能力不足,本能地与学校保持距离。

    这也就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话题,在家长和学校合作,制定学生学业计划的时候,有以下两种类型:

    ——“富人伙伴”关系学校,家长由于个人社会、经济资本强大,清楚地知道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可以成功运用“内行人策略(Insiders' strategy)”,主动、优先获得信息,对外界更为开放,制定孩子的学业发展规划,侧重志趣养成,鼓励发展特长,也尽量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支持学生自理能力、自主意识以呵护学生个性的发展。

    ——“穷人伙伴”关系学校,父母经济的不稳定性,与学校的“文化符号”有距离,家庭偏向保守、封闭,学业规划中更强调升学指导、职业指导等,升学选考与专业职业群有直接关系,相对而言,学业计划中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较短。

    “富人伙伴”关系学校,学生家长比老师想得更远,更强调学生视野、思维方式的改变、文化品位提升,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涯,甚至会追求服务社会、公民责任。“穷人伙伴”关系学校,家长目的很单纯,升学、找个好专业、找个好工作,改变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对他们,升学考试的意义,在于改变命运甚至是家族命运。

    不同家庭的学业计划,对于不同性别也会产生差异。从总体而言,中国的城市“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农村“一个半孩”(农村第一个是女孩则可以再生育一胎)的生育政策实际上对男孩、女孩的期望产生过较大变化。至少,更多家庭重视女孩教育,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职业女性,期望自己的女儿通过学业成功打破性别的束缚,获得独立、自主的生活,比如最近常常在微信圈、微博中传播的心灵鸡汤——“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这种唯意志性的计划其实就有一种挣脱性别刻板理念、追求平等的强大的象征性支持。

    但是,对于女儿的学业计划来说,家境或所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更看重女孩的长相、机灵、魅力或家庭观等。

    03

    学校选择

    家长择校,是中国当下不能回避的话题。家长通过选择学校,让子女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或精英教育,为他们创造“有益的接触机会”(Heran,1996)

    公办还是民办,或者在公办系统里选择名校,有些家长如雷达一样灵敏,信息精准,能够及时摸清“学校地图”,为孩子选择最热门的学校。但是,实际上,中国大多数学校都是在进行应试教育,少部分素质教育,极少部分学校施行精英教育。区分这三类学校,还是看学校的课程,从内容到形式,最终落实到学校文化中、师生在校生活的质量上。

    ——应试教育,赫赫有名如毛坦厂中学、河北某中学,师生的主要精力是用来刷题,是“多数人陪跑的教育”。

    图片来自网络

    ——素质教育,这类学校课程中,更多体育特长、才艺培养,也重视阅读、人际交往能力、领导力、财商、探索问题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落实。如当下一些公办中的名校,能够真正尊重教育规律,让学生学得愉快、经历丰富、视野广阔,而学业成就也较高。

    图片来自网络

    ——精英教育,真正顶级的精英从来不用考虑如何升学、如何就业,学校不是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而是如何领导别人。核心只有一条,“你是主人,你必须有决策能力”。他们的学校使命是,教会孩子选择和改变世界。

    据称图中是一个贵族学校

    拥有更多资源的家庭,当然有人负责进行真正的摸查调查工作,也许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在为孩子的小学、初中择校收集信息,准备入学证明材料。而一些家庭,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和信息缺乏等的限制,只能逆来顺受,或凭自己当年的学校经验选择类似的学校。无论哪一种,是否会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这个选择权往往由孩子掌握,而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则隐性地塑造孩子的选择。

    04

    与教师的关系

    研究和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重视与自己孩子老师的关系,并且相信这种接触对孩子的学业成功是有意义的。一方面教师抱怨家长联系太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一方面又抱怨某些家长缺少联系,疏于沟通。固然,教师的个性、社会经济地位、学科地位、年龄等都决定了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亲密合作,还是礼貌疏离。

    但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家庭所属的社会阶层,决定着家长与教师的互动频率,也影响着交流形式和内容,以及赋予交流的整体意义如“好家长”、“好妈妈”形象。

    高阶层家庭的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未必频繁,但并不表示他们不关注自己的孩子,而是可以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相关教育信息;中产阶层的父母,与教师接触最为频繁紧密,因为他们自然而然地将与教师的接触视为一种整体的教育调动策略。相反,回避与教师接触的家庭,大多数来自社会经济、受教育程度都较低的家庭,尤其是学生学业遇到障碍的时候,他们借口没有时间、教师不尊重自己等拒绝与教师合作。即便他们在学校、社区的推动下选择了合作,但是这种合作关系也是相当脆弱,不能持久的。

    05

    陪伴

    学生的成长不能缺失父母的陪伴。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家长也意识到,也声称经常关心、参与孩子的家庭学习生活,但是还是存在着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异。

    ——父母陪伴,还是隔代陪伴?

    ——父亲和母亲,谁在陪伴中负主要责任?

    ——陪伴的时间长短?

    ——陪伴中,是学习还是游戏?

    ——用金钱购买“陪伴服务”,如送入补习班,还是投入 精力和时间亲自指导、陪伴?

    ——陪伴中,经常使用的教学工具,如经典名著、复习指导、假期练习簿、专业报刊、教育软件,还是常常不被使用如流行、励志书籍或被“不当”使用的电子产品、电视泡沫剧?

    ——阅读指导

    ——休闲时间里的文体活动、社会交往、旅行

    ——陪伴的质量如何?

    现在国家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人民日报》有专文解读,教育部召开专门会议指示,要重视家庭教育。但是国家更需要号召学术力量,研究设计家庭教育计划,由社区有关部门、学校的家长学校等指导家长们掌握最新信息、转变观念,成长为优秀的学生家长。

    结语

    优质学校家长和薄弱学校家长,存在差异吗?可以从以上几条一一对比一下,校长尤其薄弱学校校长,应该主动思考,如何让家校合作促使教育更公平公正,因为很明显,那些对信息包括教育信息更为灵通,能够主动把握与教师互动情境,制定学生学业发展计划,鼓励学生自立自主,引导学生展望未来、形成较高自我期望的家庭,对学生学业的发展更为有利。

    *这是原创文章,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争取每天更新。涉及的内容根据工作需要、兴趣爱好、情绪情感而定。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用,欢迎点赞、转发、打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校中的家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fj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