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2018年九月份的时候,那时候大学刚刚开学,刚刚高中毕业的同学和朋友们天各一方,于是就特别喜欢在微信或者QQ上聊天,十几个人建了一个群就神聊海吹到凌晨。有的人在讲述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遇见了什么新奇的事物,有的人在说自己的室友多么地有趣,有的人在吐槽自己的学校或者学业的繁重,有的人则在伤春悲秋,感慨盛年不再,时光难回。
我看着他们聊天,竟也没有加入他们的欲望,因为我很厌倦去跟别人大张旗鼓地谈论自己的生活,除非那个人是我特别好的朋友。曾经我的生命里出现过这样的一个人,我们的初见很简单,中学刚刚开学的时候我们是同桌。跟她聊天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因为她总有很多很多话想说。刚刚认识那几天我们几乎天天聊天,好像认识了好多年。
印象中的她是乐天派,很少因为什么事情而难过,即使有也很少让人看出来。那时候她中午睡觉之前一定会写日记,或许这是她排遣自己愁绪的一种方式吧。
慢慢地,我们变得越来越熟识,我开始跟她抱怨学习和生活中遇见的种种不顺,甚至是感情上受到的挫折。后来上了高中,我们彼此越来越忙,聊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所以几乎每一次我们聊天,都变成了我在抱怨而她在聆听,之后她总能说一些很暖心的话安慰我,我很感激她,直到现在。
高二的时候,我们聊天的时间更少了,几乎半年都没有说过几次话。似乎有什么东西改变了似的,我甚至能够感觉到有几次我跟她聊天的时候她有意地为离开找理由,我很疑惑也很不解,为什么她突然会这样。那时候我以为是高中时候她认识了很多朋友,于是对我这个旧友冷淡了起来,我很失落,也很受伤,甚至当时写过一篇文章发在空间上,文章的内容大概就是责备她与我之间又了隔阂,每次都找理由故意躲着我,认识了新朋友然后喜新厌旧等等。
她看到那篇文章之后很生气,我从没有见过她那么生气的样子,我们之间的联系便真的彻底断掉了。我一时很害怕,也很后悔,想起我们以前共同经历的时光,觉得自己真的很过分。我们冷战了很久,一直到高中毕业。期间我在QQ上跟她道过歉,也去找过她,但是她似乎不再想接受我这个朋友了。
纵使她并没有喜新厌旧的心理,但是我确实能够感受到那段时间她对于我态度的转变。我时常回忆起刚上高中的那段时光,可是这段故事却好像一团乱麻,我无论如何也理不出头绪来,至于那个“为什么”,终究没有答案。
高考之后的那个暑假,我们因为学车而经常见面,有的时候我们相隔不过几米她却不曾看过我一眼,似乎我们从来都没有认识过似的。 我远远地望着她,看她的一举一动,绝望地想到我们的生活可能真的不会再有任何交集了。那时候我写过很多关于她的文字,也不是为了她能够看到,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好受些。
大学我考到了北京,而她考到了澳门,我们中间的距离相隔了一个中国。我没有她的微信,QQ,也没有她的电话号码,只是关注着她的微博,手机里留着她的一张照片。我偶尔会用微博给她发一两条私信,可是她却杳无音讯。
直到中秋节的前一天,我在微博上私信她问她的大学生活怎么样的时候,她竟然意外地回复我,跟我吐槽澳门大学的课程都是英语授课,英文不好的她听起来很头疼。我很激动,那种激动就好像是寒窗苦读十几年终于拿到了自己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候的激动一样,我握着手机的手已然是颤抖的。 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个字一个字地回复,小心翼翼地,生怕她再一次消失在我的生命里。
跟她聊天还是一样的轻松。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我小心地询问着她的近况, 却没有再提当年的事情,也没有问出那个在我心里盘桓已久的“为什么”。最后,我问她能不能加她的微信,她把二维码发过来的时候,我长舒了一口气,好像终于有什么事情尘埃落定,好像心里那个积郁已久甚至已经落满灰尘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至于那个“为什么”,直到两个月之后我才知道答案。
刚上大学时与一个旧友聊天,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甚至都不知道彼此的去向。交流之中惊讶地发现我们竟都在北京!我身边的朋友和同学来北京念大学的人很少,可以说在北京举目无亲,此时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中突然找到了自己熟识的人,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于是她每周末都会约我出去,我们坐在某一个餐厅里,听她说她的大学生活:繁重的课业,忙碌的学生会活动,不和睦的宿舍关系,一度让她崩溃。她的这些情绪像是在心中沉淀了很久,像是找到了一个泄洪点似的突然爆发出来。那些不快,委屈,统统倾泻在我的身上,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跟她聊过天之后,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疲惫。
一来二往,几次都是如此。于是有几个周末,我便推脱她说有事或者要复习考试,不能跟她出去玩了。
某一天晚上我们在微信上聊天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当年的我不也跟她很像吗?我也总会抱怨自己的种种委屈和不愉快,祸水东引,以邻为壑。我忽然明白为什么那个时候她开始不再愿意跟我聊天,大概是她也疲于接受和处理这些本来就不属于她的情绪垃圾了吧?
很多人觉得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倾诉,互相安慰,但是情绪就像是病毒一样传播,滋长,感染,最后连带着别人的情绪也变得糟糕了起来。那些负能量的情绪传播开去,落在谁的身上都是沉重的负担。有时候我们可以跟朋友倾诉,一起去解决某个糟糕的问题,但我们也应该找到一个自己的树洞——可能是看书,看电影,听音乐,或者是写些只有自己看到的文字——去输出和宣泄自己的情绪。
《吐槽大会》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吐槽,是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我以为这不仅仅是沟通方式,更深层次的东西是对于生活的态度。其实将这些负能量的情绪写成段子的过程就好像为病毒做成疫苗的过程,这个转变看起来简单,但是也需要我们用年轻的心态读看待种种不顺。那些正能量的人不是没有负能量,而是他们总能用喜剧的态度将这些负能量转变成无害的“负能量”。郭德纲在《欢乐喜剧人》里说,“其实喜剧就是把自己的痛苦生生地撕开了呈献给观众”,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既有反思,又不失乐观的精神。
就像我们很喜欢像李诞,池子这样的脱口秀演员一样,我们或许也会喜欢自己的朋友充满着中幽默感和正能量。我们发现,其实生活也没有那么地阴云密布,它的背后尽是浓郁的温柔曙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