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揽工汉,孙少平吃的是缺盐少油的大锅菜,住的是通风漏雨的破窑洞,累死累活一天,工钱不过一两元,每一分钱相当于拿命挣。
孙少平挣钱,除了养活自己,还要供妹妹读书,贴补奶奶和父母度光景日月,个人的终身大事就算暂时不考虑,不过二十二、三岁的人, 身上的担子也不可谓不沉重。
因此,孙少平紧抠每一分钱,平时的生活,除了添置必要的衣服和日用品,基本没有开销,攒下的钱都得给家里。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有一次大方到出奇,到了一掷千金的程度。
建筑工地上,伙房里烧饭的小翠被工头糟蹋欺凌,却不敢声张半句,只在背地里悄悄哭泣,因为十三岁的姑娘是家里老大,需要挣这份饱含屈辱的钱,没有钱回家父亲会打她。
孙少平偶然发现了工头这一泯灭人性的行为,怒火中烧,当即暴揍了工头,并在结清两人工资之后,带着小翠离开。
孙少平把小翠送上回家的长途客车时,掏出身上的工资,除留下零头应付接下来失业的吃饭,剩余一百元全部给了小翠。
八零年代,一百元在当时,不折不扣属于巨款,几个月的辛苦付出,全部给了一个没有任何交情的陌生人,几个人能做到?
孙少平善良的本性与宽阔的胸怀,由此可见一斑。
从事着最艰苦的劳动,过的是牛马不如的生活,处在生活最底层,毫无疑问,孙少平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人,甚至是一个卑微的人。
然而,他又不平凡,因为他勤劳善良,坚韧不拔,乐于助人,这些特质使得孙少平走到哪里,都表现得与众不同,瓦砾灰尘也不能淹没他鹤立鸡群的光芒。
导演贾樟柯写到:生命的尊贵在人海里,在那些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人们中间。
大抵就是那些在人间烟火里翻滚的小人物,一遍遍受尽苦难,一遍遍试图反抗。
他们活得辛苦又炽热,他们活得清白又勇敢!
网友评论